位于武汉军械士官学校内的这棵桧柏,树龄已有900多年,是武汉城区年龄最大的古树
中国园林网9月6日消息:百年古树挡住了长江隧道的管线施工,施工方不惜多花40多万元,将隧道管线下潜2米,为古树让道(详见晨报9月3日A03版报道)。记者昨日从市园林局了解到,其实我市一直在为古树保护投入资金,从2005年至今,3年来已投入300万元。
所谓“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据市园林局园林科研所树木生态中心主任丁昭全介绍,目前我市已发现的古树有795株。其中中心城区126株,远城区669株。
据悉,我市于2003年颁布了《武汉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条例》,规定“树龄在300年以上的古树,或者特别珍贵稀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重要科研价值的名木,实行一级保护。树龄在100年以上300年以下的古树名木,实行二级保护。”目前,我市列入一级保护的古树有118株,二级保护677株。
市园林和林业部门专门为这些古树名木制作了“身份证”:不仅有统一的编号,还有学名、科名,栽种的地点和树龄等信息。每一株受保护的古树名木都指定了养护负责人,并对之展开围护、填充、修补、支撑、设立护坡和挡土墙、病虫害防治、松土施肥等一系列保护措施。下一步还将采用生物复壮等方法,让这些树“延年益寿”。
丁昭全介绍,2005年以来,我市开始财政拨款保护古树。据市园林局统计,3年多来,我市在保护古树方面已投入300多万元。这些钱主要用于古树的围栏、支撑、土地改良等方面。而像长江隧道施工方那样,多花40万为古树让道的例子,还属首次。
武汉古树稀少与战争水患有关
和全国其他城市比,武汉的古树很是稀少。
武汉中心城区内的古树有126株,其中300年以上的古树仅有13株,这和武汉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极不相称。要知道,北京城区内的古树,就达到了2万多株!
丁昭全分析武汉城区古树名木稀少,主要有4点原因。
一是水患影响。长期以来,武汉市一直受到洪水危害。如1931年的大洪水,使汉口中山公园被淹没,园中树木损毁殆尽。洪水不仅直接毁坏树木,洪水之后重建家园更使树木大量被砍伐。
二是战争影响。由于武汉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要地。近代以来饱受战争创伤,古树名木难以生存。
三是历史较长的私园保存极少。明清以来至建国前,武汉地区私园(包括宅园、官署花园、会馆花园和寺庙花园)约50座左右。如今,除“种因别墅”(曹家花园)基本保存外,其余多毁于兵燹水灾或火灾,私园的毁灭导致大量古树名木损毁。
四是人们对古树名木的认识和保护不够。
【文明小贴士】
古树也在文明城市测评之列
古树,也属于文化遗产的范畴,而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规定:文化遗产,必须保护管理制度完善,有效落实文物工作“五纳入”规定;要有专门的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文化遗产要定期维护,保存完好率≥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