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24日消息: 一场大雪过后,不少城市绿化部门正忙着为严重受损树木“疗伤”。
“真是太可惜了,这么粗的树,长成这么大至少要10年甚至20多年,就这样被一场大雪给毁了。”面对满眼倒伏、断枝的树木,大家都很关心:这些“受伤”的树木能否熬过这个提前到来的冬季,顺利成活?其实,按常识,侧枝被压断的树木尚可存活,而主干齐腰折断的大树已基本存活无望。
心痛之余,大家也很关心:“这次大雪,树木受损为什么会这么严重?”可能在不少人的记忆中,以前也有下大雪甚至比今年还大的情景,但树木受损似乎并不比此次严重。
初雪来得早当然是一个公认的原因。“在这次大雪中,城市行道树之所以会受损如此严重,主要还是由于这场初雪来得比往年都要早。一些四季常绿的树木现在正在发新梢,而一些落叶树木还没来得及落叶,加之这场雪来得非常急,即使人工清理树上的积雪也来不及。这就造成了树上的积雪严重,树木不堪重负,纷纷被积雪压断。”有专家在媒体上如此表示。
不过,这只是原因之一,我们不能仅仅将眼光局限于此。其实,除此之外,原因还有不少。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倒伏、折断的树木之旁,也有不少树木仍傲然挺立。在北京,我们就可以发现,及时落叶、木材坚韧的白蜡、槭树甚至法桐等树种几乎未受大雪影响,而除了那些叶子尚未落尽的柳树之外,不少外来新树种则几乎普遍枝干折断。在合肥,据当地媒体报道,作为行道树的香樟几乎“全军覆没”。
不难看出,除天气之外,绿化树种结构也是原因之一。不少树种自身“素质”不过硬,在特殊气候条件下表现得不够坚强;此外,绿化树种不够多样化,单一树种比例过大也是隐患。比如,目前不少城市行道树以香樟为主,这种树枝干比较脆,一旦受力就很容易折断。
现在,不少地方在绿化工作中都追求常绿、灌木色块造型等一些流行做法,结果在此次大雪天气中,香樟、广玉兰、桂花、雪松等常绿树上积雪较厚甚至受伤,而一些用密植多种小灌木做的绿篱造型更是纷纷被压得东倒西歪。这无疑凸显出违背适地适树原则、盲目引进外来绿化品种的弱点。
今后,在进行绿化品种选择时,还要综合考虑品种的耐寒性、抗雪性,以及对当地气候的整体适应性,从而提高其自身“素质”,避免被恶劣天气、特殊天气打得措手不及,将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