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忠:花协的主心骨 花农致富的引路人

2009年12月16日 08:48宜宾新闻网杨艳

中国园林网12月16日消息:2007年8月,张继忠担任翠屏区赵场花卉协会党支部书记一职。自任职以来,他爱岗敬业、脚踏实地、身体力行,为赵场乃至全市花卉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地广大花农在他的带领之下也逐步都上的发家祝福的道路。但在发展过程中,广大花农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只顾小家、不顾大家;只讲局部、不讲整体的落后观念一度成为花协进一步发展绊脚石。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张继忠带领广大花农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多次召集党员干部深入讨论,全面剖析,提出新的发展思路:打造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全面提升花卉发展的数量的质量,优化花卉种植结构。“以前我们花农种的花都相当的多、乱,一家要种植几十个品种,不便于管理、不便于技术施肥指导。我们就引导他们一家就种植一两个品种。成批地生产、成批地种植,便于销售,降低了成本,空间利润就更高。”张继忠告诉记者。

利用网络,张继忠拓宽了赵场花卉的销售渠道

利用网络,张继忠拓宽了赵场花卉的销售渠道

为民解难题 普通花农成为土专家

赵场花卉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但发展越多,问题也就越多。出现了品种落后、销售困难、资金不足等问题。在困难面前张继中书记没有选择回避,而是一个个的加以梳理,一个个的加以解决,一个个的加以落实。

村民李大明是村里的三角梅种植大户,前几年他靠种植三角梅致了富,盖起了洋房,买起了汽车,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被钱充昏了头脑的他去年初又贷款10万元扩大种植规模,经过一年的栽培,三角梅茁壮成长,即将变成他的“摇钱树”,正当他和以前的客户联系准备将三角梅出手时,客户纷纷表示目前本地的三角梅已过剩,他们已以低价购买了三角梅。听到这消息,李大明几乎昏倒,眼看贷款要到期,三格梅再长就更不好卖。张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作为花协的主心骨当然没有冷眼旁观,一边安慰李大明及其家人,一边四处想办法。一天晚上他在上网时发现了浙江某地因举办活动急需三角梅的消息,当晚十一点过就赶到李大明家和他商量办法,第二天他们就带上照片和样品踏上了去浙江的火车,在浙江向主办方表明来意后,主办方被他们的诚心打动,一次性就和他们签下了25万元的合同。钱虽不多,但却是张书记在李大明危难时递给他的“救命稻草”。张书记像这样帮助花农销售的事还有好多好多。

张书记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农民种花不是种来看的,而是种来卖的”,真是一语道破天机。前两年,有的花农由于产品质量差,品种不好没有卖出去,就让它闲置在地里,疏于管理。这样一来即浪费了土地,又没任何收益。张书记苦口婆心的劝说硬是把这些花农召集起来到示范园区内参观考察,学习经验,与卉丰园林公司合作繁殖推广新品种,并邀请专家对花农开展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更新换代,变废为宝。在张书记的主持下,今年共开展技术培训5次,开展专题讲座两次,累计培训约800人次。让一个个花农变成了土专家。

发展才是硬道理

目前,赵场花协花卉的种植面积已达到16000亩,花卉科技园区4200余亩,花卉从业人员9000余人,同时为6500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花农平均年收入8000余元,实现花卉年产值1.2亿元。协会的良好运作,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被宜宾市科协,宜宾市人事局评为宜宾市“十佳农技协”,被四川省科协、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四川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林业厅、四川省畜牧食品局等部门共同评定为四川省农村专业技术“百强协会”。

虽然目前赵场的花卉已经小有名气,但张继忠觉得,这些成绩只代表过去,他们要做的事还很多。“现在我们正在筹建一个大型的花卉交易中心市场,占地20多亩。建成以后,我们的花卉预计销售量在5到6亿元左右,辐射到周边的城市,比如内江、自贡、重庆等地,对我们宜宾市的花卉销售难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张继忠对未来充满信心。

(来源:宜宾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