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7日消息:最初,为了全身心地拥抱新生活,中国在城市建设中多半带着推土机式的快感,彻底铲平过去的历史痕迹,在旧址上建立新的城市功能。把鸡翅木的条案丢出去,只为一只崭新的进口电视机——几乎是早年间急切向往现代化的中国人一致的选择。可是这样激烈的更新方式,常常导致人们记忆的断层,短短几年,新生代已经浸润在新的城市记忆里,本城的旧日生活只能存活于小说和画册中。
而在苏州古城,有人却执意复苏这些记忆,在仅剩的主干上描摹了精致的花朵,又添上了绿叶,使它成为一棵养眼的大树。无论是为了纪念苏州美食家陆文夫的私人宴席,还是园林里的各种主题雅集,苏州的种种细节让人充满了想象。而对于初来乍到的人来说,这些细节都是通过一个叫叶放的画家来实现的。
叶放在南石皮弄的家,早已是一个聚点,从这里出发,失忆的人们得以重返旧日生活的空间。被新时代搞得失魂落魄的人们,在叶放的园林里得到些许安慰,对他们来说,这里唯一的缺点乃:这是叶放的家,而不是我的。
朋友们见到叶放的时候,他永远是开朗的,热情的。对于他来说,似乎根本没有时间去理会总是伴随生活而来的怀疑,迷茫和沮丧。他相信自己的园林生活,孜孜不倦地在其中传承他风雅的梦想。研究《园冶》中的造园方法,指挥叠石的技师进行实践,夏赏荷,秋赏菊,喝茶,听琴,看昆曲。这一切,都在南石皮记里实现。因为在园中养鱼养蟹,种植各种树木,又不时有外来的翠鸟等生物来做客,叶放还要关心它们之间的生物链。
威尼斯国际大学的董事长翁贝尔托·瓦达尼来到这里,感叹:“这模糊了我对其它园林的记忆。”之后,就有了邀请叶放去威尼斯造园的计划。这也将是欧洲人第一次在欧洲的土地上完整地体验中国造园的艺术。因为自己的个人爱好,而推演成一部永久矗立在威尼斯的艺术作品,叶放处之泰然,把这当成送给威尼斯人马可波罗的中国回礼。
在18世纪的欧洲曾有过一段中国热,不过当时造的所谓园林,只是一些亭台楼阁的符号,一个亭,一个楼——一个装饰的点缀而已。最早的中国园林元素还是由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建的特里阿农瓷宫,当时的欧洲设计师通过传教士的素描与描述来建造中国式的园林,充满了臆造与想象。而叶放和他带领的叠石技师们,想把真正的苏州园林以及与之相伴的园林生活带给欧洲人。而对于欧洲情境能否和苏州园林和谐的问题,叶放早有了积极的答案。一个是石头,太湖石有着很强的中国意味,能沉着地融入当地的红墙屋顶。另外一个是植物,叶放很高兴地看到意大利曾经大规模引入过中国树种,各种苏州园林里的植物都能找到其欧洲亲族,他要用好这些植物,因为在中国园林里,每个植物都有它自身代表的语汇。
2009年,这座园林就会在威尼斯诞生。叶放在欧洲留下一座中国园林,保留中国一个时代的记忆,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他们只是一如既往地失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