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貌新颜两相宜 青浦朱家角经典园林课植园完整开放

2009年02月17日 09:59中国上海

中国园林网2月17日消息:都市水乡朱家角,有个经典园林课植园,由课园和植园两部分组成。自1999年起,作为私家园林的典范开始对外开放,一直只展出其课园部分。其植园部分由朱家角中学作教学、校舍使用。2003年为配合朱家角新市镇建设,朱家角中学整体从植园迁入新镇区,朱家角投资公司依据《朱家角古镇保护规划》,聘请高端设计师和园林专家对植园进行改扩建。修复工程历经三载,广泛听取当地民众意愿,反复修改、精心打造,终于于2008年底顺利竣工,并于2009年春节正式对外开放。至此,作为完整的课植园,解放60年首次对外开放,充分展现了“课读之余,不忘耕植”的原旨。

课植园作为江南经典私家园林,已有近百年历史。1912年,江西盐商马文卿(曾捐得清末道台官衔)遍游江南,选中珠溪井亭宝地,耗银30余万两,历时15年,建成课植园(俗称马家花园)。按当时的园林布局,可以分成课园与植园两部分。此园中西合璧,既有江南园林之传统风貌,又有近代上海海派文化的特征。园主马文卿可谓拿来主义之集大成者。课植园在抗战时期遭日军侵焚,部分建筑已不复存在。1956年起课植园僻为朱家角中学,期间为修建教学楼需要,曾拆除过一些老建筑。1986年,课植园被列为青浦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余留的建筑及园林方得到相应的保护。1999年保存尚好的课园,经过整修,向中外游客开放。一时间,游人如云。2002年朱家角投资公司成立。此后,修复并再建植园成为朱家角建设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朱家角中学整体搬出课植园(植园部分)。此时原植园建筑基本是废弃的校舍,只有九曲桥及周边林木得以完整保留。

2003年起,朱家角投资公司对课植园改扩建工程进行详尽的前期研究,由总师室、工程部组成的课植园项目组成员仔细查阅了青浦文献资料及相关老照片,逐个采访熟悉朱家角历史的老人,基本掌握课植园(马家花园)的历史沿革,着重分析园主马文卿既传统(江南园林)又时尚(混凝土,进口花砖)的造园思想,充分理解课植园文化反映的是“氏族文化”与“文人趣味”的糅合。同时对现状建筑进行详尽的测绘,认真研究课园现存厅堂的造型结构及每一个细部特征,结合朱家角总体规划要求,为课植园改扩建设计提供了最专业的设计任务书。

2005年,朱家角投资公司力邀杭州园林院,浙江佳境设计院及上海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进行课植园改扩建工程的设计方案竞赛。由上海著名的规划专家及苏州园林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对三家设计方案进行了严格的比选及激烈的讨论,最终由成功建造上海大观园的上海园林工程公司中标。中标方案将课植园的“课读、耕植”主题阐释为:读书教化是儒家经世之根,田园劳作是百姓立命之本,在士大夫崇敬的隐逸哲学中,更体现出醇厚、深远的田园情思。设计对历史建筑的再建,着重神似并有所创新,植栽则注重果园,农作物及传统花木的配植。历时2年,经过10多次的反复推敲与修改,设计方案终于通过了最终的专家评审,并报市规划局批准实施。

据悉,课植园改扩建工程于2007年4月正式开工,2008年12月竣工。工程占地面积为1.03万多平方米,扩建后的课植园为2万多平方米,北部将再现昔日观鱼台,藕香阁,百蝠亭的建筑风貌,植栽以玉堂富贵(玉兰,海棠,桂花配以百蝠亭)为主,南部则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植园仅存的)九曲桥及周边林木,新建了镜清堂及角里人书画廊,集中展示了由稻田,打谷场,果园,草药圃组成的新田园风光。至此,课植园首次以完整面貌开放迎客,充分演绎出”课读\耕植”的文化主题。
 

最新资讯:

连云港:针对当前旱情 林业全线打响“抗旱保卫战”

湖南长沙红星花卉大市场2009年2月16日报价信息

2009年02月份无刺枸骨球冠幅60-150公分苗木报价信息

河南省抗旱造林170万亩 多种有效措施抗旱保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