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25日消息:室外寒风料峭,冷意浸身,而走进平泉县平泉镇二道河子村张卫国的百合花棚,立即感觉春意盎然,一株株百合花含苞待放,摇曳生姿。而欣喜更是写在张卫国的脸上,他骄傲地说:“种1亩花卉大棚,相当于种200亩玉米呢!”
种1亩花卉,等于种200亩玉米?看到记者诧异的神色,张卫国说:“今年每束花(10支)均价达140元,每个花棚每年利润就达6万余元,折算下来,可不就是这个理。”
看着一棚棚绿油油、含苞欲放的百合花,记者暗想,与种粮同样是靠“天”吃饭,花卉种植,却真的是风景这边独好。
张卫国17岁参军,复员后在家做生意,每年收入至少有四五十万元。自己致富后,他不忘乡亲,2007年开始搞花卉大棚,并成立了平泉百利园花卉专业合作社,吸收乡亲共同投资几百万元建起拥有30多个大棚的花卉生产基地,目前在平泉镇二道河子村已建176个温室大棚,占地面积350亩,主要从事百合花的种植、生产、销售,产品销售主要面向北京、辽宁及本县周边市场。
3月15日,在张卫国的花卉基地,他打开了话匣子:“花卉是一种高投入、高附加值产业,利润高,产出大。种植一个花卉大棚,年平均收入6万元。”2007年他的合作社花卉产值达40多万元,2008年猛增到500多万元。
在合作社,乡亲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实行民主管理。张卫国说,合作社为花农提供种苗、技术、销售服务,同时引导花农按市场需求进行种植和采摘,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入合作社的乡亲还可在园区打工,加上分红所得,年纯收入达到3万元。合作社每年还雇用当地农民100余人,每人月工资1000元左右。
2009年,平泉县已经把花卉生产作为农民致富的一项新兴产业来扶持,准备在附近建起批发市场。随着市场的建立,张卫国有了自己的远景:“力争在3年时间吸收种植户400户入社,大棚达到400个,年总产值4000万元,社员年总收益1200万元,全村人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