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杨树为何卖不出 杨木加工业市场订单萎缩 陷入困境

2009年03月27日 10:36菏泽日报孙展

相关阅读:

菏泽苗木市场怎么了? 苗木业缘何遭遇市场“寒流”

菏泽苗木市场遭遇倒春寒 杂交速生杨树苗滞销最严重

菏泽速生杨树苗价跌进低谷 胸径3公分去年3元今年5毛

去年两三块今年7毛没人要 平顶山万余棵杨树苗无人问津

4米高杨树每株0.3元无人问津 河南省各地杨树苗难卖

杨树苗价格暴跌 商丘全市1000万棵杨树苗销路难寻

中国园林网3月27日消息:始于去年年底的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市外向型行业造成了冲击,遍布城乡的杨木加工业同样是面向国外市场,这些企业的生产、销售近况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据了解,我市林木蓄积量1900万立方米,其中杨树1500万立方米,近年来,围绕杨木加工,我市林产业发展迅速。去年年底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对我市林产业造成了不小冲击,但截至目前,林产品加工企业并没有出现大面积关门歇业的现象,它们中的大多数仍然保持着较好的经营势头。鄄郓路闫什镇和黄安镇一带,林木加工企业星罗棋布。闫什镇后刘寺村的刘传习、范玉苹夫妇经营着一个杨木加工厂,占地十几亩,二十多个工人,在周围算是规模比较大的。和其他加工厂一样,他们的“加工”就是把买来的杨树削成皮,然后把剩下的芯做成拖把杆或者做成细木工板的填充料。工人把一截杨木放进机器这头的槽里,光滑的杨树皮就从另一头吐了出来,像一匹刚织成的布。刘传习告诉记者,像这样的镟皮机他有3台,一台一天能加工五六方杨木,现在市场形势不好,只开了1台。

刘传习、范玉苹夫妇经营这个加工厂已经6年了,生意一直很红火,但从去年9月开始,生意不好做了。源于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很快波及到了后刘寺村的杨木加工户,由于杨木制成品相当部分面向海外市场,随着订单的萎缩,不少生产企业陷入了困境,无数个像刘传习这样的杨木粗加工户也直接受到了打击。作为这个行业的风向标,杨树价格也从每立方米1000元降到了六七百元,创历年最低点。今年2月杨木市场有所回暖,杨木每立方米回升到八百多块钱,但进入3月,又有所下降。刘传习对目前的市场行情虽然摸不透,但只要不赔钱,他就不停工,毕竟还养着十几个工人。

在鄄郓城路两侧,几乎所有的杨木加工点都没有停工,拉着杨木和杨木面皮的车辆往来奔突,随处可见。如果不细算加工企业的效益,这里似乎看不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市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长期从事杨树良种推广的赵合娥研究员一直关注林产业在这场危机中的起伏,他认为,菏泽的杨木加工企业没有在这场危机中大面积关门歇业,仍然保持着活力,主要是因为多数企业及时调整了市场策略,把主攻方向由国外转向了国内,生产国内需求量大的建筑模板,靠“内需”这个巨大的市场成功脱险。

赵合娥认为,像前几年那样境况好的杨木市场,今年将看不到了,震荡和起伏是今年市场的主旋律,加工户们挣钱虽然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但也不至于赔钱。同时赵合娥提出,广大加工户要以加工中小径材的杨木为主,因为中小径材适合做建筑模板,市场需求量大,加工大径材虽然价格高,但成本也高,市场风险大。并建议加工户在市场低迷的时候适当减少产量,等市场好转再加大产量,注意规避风险,还是有钱赚的,关键是要坚持,市场低潮的时候不坚持,市场好转的机会也抓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