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9日消息:虽然还是春寒料峭,但是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动手栽树了。由此联想到一些城市绿化活动中出现的“贵族风”:豪华的城市广场、城市绿地上,铺设着进口的草坪;去南方引进昂贵的热带树种,或者去深山“淘”那些老当益壮的大树,然后不远千里、不惜花费拉到自己的城市安顿下来,冬天紧紧包扎御寒,炎夏则头罩纱网遮阳,冀望它们为城市增添光彩。
这个做法带来不少问题。首先是花费惊人,一棵大树从购买到成功移栽,十几万元是个少不得的数目。至于那些珍奇的物种,更需几十万元作为“聘礼”。而由于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匹配,这些花木往往水土不服,或面目枯黄、或干脆憔悴而死。南京、杭州等地都曾出现这样的情况:引来的凤尾竹、香蕉树、香樟树在一夜之间或冻死或冻伤,损失严重。还有,这些受到青睐的外来树种,排挤了本土的树种,从苏北农村看,不少本地的树种已经几乎绝迹。此外,这样的市场行为,也对那些落后地方构成了“生态掠夺”。安徽南部一些大山之中,遍布的树坑已成斑斑生态疤痕。
绿化,究竟是为了什么?当然是美观、净化!但是当花费巨资引来的洋树、怪树、老树,也仅仅是给城市提供了这两个简单功能的时候,我们要反思,花这么多钱是否确实物有所值?更何况这些树木常常因水土、气候不服,上述功能会大打折扣?如果城市管理者仍执意于花大钱推进这样“花哨”的绿化,大概只能用好大喜功、追求“形象工程”来解释了。
记者近日到苏北某县城采访,当地提出了一个绿化口号:“能活的树就是最好的树”!他们无力也无心到外地购买豪华的树种,只求把当地那些大树维护好、利用好。公园和广场大多“任用”本地的栋梁之木。要是修路遭遇到了大树挡道,他们宁愿让路绕个弯。通过把当地的花草树木巧妙搭配、物尽其材,绿化也做得非常精彩。可见,在绿化问题上,应接受这样的观念:能活的绿色,就是最好的绿化!
最新绿化资讯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