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2000亩人工竹园一片枯黄 开远竹藤园奄奄一息

2009年04月11日 09:11春城晚报

山头上的竹子大多数已经枯黄

山头上的竹子大多数已经枯黄

没有了抢救措施,不知这些竹子还能活多久。

没有了抢救措施,不知这些竹子还能活多久。

中国园林网4月11日消息:曾被称为“世界最大的人工竹藤园”,眼下在开远却是一片枯黄,与这春机盎然的季节格格不入。竹子一年四季都应该是郁郁葱葱、青翠欲滴的,可是,在国道326线开远境内的羊街乡卧龙谷村的一段路上,行人只要往东侧的山上一望,却看见山头上的竹子已经全部枯黄了,一些已经发黑了。

现状 ▶

开远竹藤园病了

虽然这里曾经被称为“世界最大的人工竹藤园”,但如今在路边却没有任何的标志。这里原来栽下了两蓬大竹作为“入门竹”,它们是花了很多的钱,又请了吊车从很远的地方吊到大货车上拉来栽下的,眼下只有南侧竹子还在倔强站着,虽然下部竹竿已经变黑了,而北侧竹子与数年前相比,不仅没有长高,反而更小了。

走进竹藤园,山上的竹子稀稀疏疏,竹间空隙巨大,虽然有的竹子看上去还有一点生气,但叶片却非常的稀少,有的甚至已经是光竹竿了。再往里走,更可以看到,有的竹竿已经被砍了,原来2000亩的竹园,现在有的已枯黄,有的却像被火烧过一样。在竹蓬空隙间,现在已经植下了许多的其他苗木。

过去 ▶

掀起不小舆论热潮

从2000年至2002年的数年间,省内及国内多家媒体均先后报道,世界最大的人工竹藤园在开远建设。人们期待着它能成为旅游体闲的好去处,学习科普知识的好地方,观赏珍稀竹子的好位置,发展竹产业的好项目。

当时的规划是,项目总投资1.2亿元,要引种世界珍稀竹种480种、棕榈藤50种。从2000年开始动工以来,由昆明某公司完成了近1500亩的竹林种植,企业向外介绍的是引进竹种154种,其中有世界最大的巨龙竹、最小的翠竹以及最硬的铁竹,还有极具观赏价值的泰竹、藤竹等。

竹藤园建设按政府启动、企业运作、统一规划的模式,为把竹藤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建设企业与国内外科研单位联系协作,着手进行竹藤类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建设中的开远竹藤园将独领世界竹藤园“园区占地面积最大,园内竹类品种最多”的两项桂冠。
 

运作 ▶

成烫手山芋被转手

但是,竹藤园的运作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般顺利。

开远市林业局原领导介绍:最先的规划地点并不在卧龙谷,而是在开远市东北郊的木栖黑地带,可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又改在了离开远市区约20公里的卧龙谷村。

昆明的一家企业接手后,也先后引进了许多竹种,但一年多后,在竹藤园的人手越来越少,后来再也没有人在山上管理了。到第三年后,引进到山上的竹子被盗、被砍、被毁,情况越来越糟。后来也曾有企业想接手这个项目,但到实地一看后,却再也不敢接手了。2004年7月,开远市与该市的三鼎产业有限公司商谈后,由三鼎来接手管理竹藤园。
 

村民 ▶

不被看好的环境
 

竹藤园的地点在开远市羊街乡卧龙谷村,但这一地带都被当地村民当作荒山,虽然山上曾经有一些松树,但多年都长不大。
 

竹藤园的工作人员老冯说:“这哪里是什么竹园啊?我四川老家的竹子一年四季都不会落叶,这里的竹子却年年会落叶。长竹子的地表土质要会回潮,这里的土质不仅瘦,而且干燥,竹子根本长不好。”
 

据了解,三鼎接管后,1734亩的范围内只有800多亩竹子,如今已经全部栽上了。“现在有20多人在山上管理着。如果我们不浇水,这些竹子早就死了。”老冯说,这些竹子根本不可能产生什么经济效益,现在只能在里面套上一些绿化树苗,每年还要拉来大量的垃圾肥来施肥,刚开始接管那年,仅化肥就用了100多吨,但它的条件实在太差,施化肥的效果也不理想。
 

出路 ▶

欲改成人工混交林
 

三鼎公司总经理熊伟向记者介绍,今年竹子枯黄的原因很多,去年冬季特别干旱,今年2月又遭遇了一次霜冻,前几天又受到了冰雹的打击,所以竹叶几乎都落光了。公司的当务之急是改造这里的小环境,在空隙间栽种大量绿化树种,将它改造成人工混交林,这样竹子的生长环境会得到改善。只要有耐心,今后这里就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乡土苗木选育基地,把竹子繁育成适合城市绿化的优美苗木,再将这里建设成为云南省的绿化苗木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