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花木兰》开拍再引木兰故里之争(图)

2009年04月14日 09:04新华社

花木兰故里

中国园林网4月14日消息:记者采访了解,投拍历史传奇巨片《花木兰》的星光国际传媒集团,近来分别收到来自河南虞城及湖北黄陂的邀请――二者都以花木兰故里之名盛情邀请剧组返“乡”拍摄。

一首《木兰辞》,传诵一个女子替父从军的故事,抒写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人物传奇。与此同时,史上有关花木兰故里之争众说纷纭,主要集中在河南虞城与湖北黄陂两地。

“勒石为据”,河南虞城人自称“花木兰老乡”的最大理由是两通石碑。

虞城县营廓镇周庄村有一座木兰祠,祠堂正中塑有高大的木兰像。塑像中的花木兰,黄金铠甲大红簪缨,头戴黄褐斗笠,身披果绿战袍,目光坚毅,直视远方。并伴有“木兰出征”及“木兰还乡”塑像。

元代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清朝造《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碑分立祠堂内外,两碑主要内容都是考证木兰的时代、家乡、事迹等等。当地人表示,两通古碑是木兰故里在虞城的最重要佐证。

每到初一、十五,祭奠“女神”花木兰,成为当地民俗。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相传是花木兰生日,木兰祠香火更旺。

明《木兰古传》曰:“木兰将军黄郡西陵人也。”清《忠孝勇烈奇女传》称:“木兰朱姓,为湖广黄州府西陵县双龙镇人。”“史传明示”,则成为湖北黄陂人“与木兰同籍”的最大理由。

黄陂双龙镇位于滠水河畔,那里有座“木兰山”,山的北坡有一个高约7米,底直径20余米的大土冢,冢前墓碑铭刻“敕建木兰将军墓碑序”。

木兰山上尚存“唐木兰将军坊”,上镌“忠孝勇节”。穿过将军坊,但见木兰殿内供奉木兰将军的三座塑像。一为立像,花木兰手牵骆驼征战沙场;一为坐像,花木兰身披盔甲,荣归故里;一为女儿像,“著我旧时装”,还原女儿身。

不只于此,历史上的木兰山建有木兰庙。唐会昌年间,大诗人杜牧任黄州刺史,在木兰山游历时写下了《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双方“铁证”在持,孰为木兰故里?

2005年11月,河南虞城县“木兰传说”被文化部正式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黄陂几乎同时推出了新编楚剧《少年花木兰》。显然,故里之争并未因此终止。而今,备受海内外关注的电影大片《花木兰》开拍,使这一沉寂的话题再度浮现。

  “作为电影《花木兰》的编剧,且对这段历史有过深究,我心里当然有一个自己认定的木兰故里。”编剧张挺说,“我认为,相沿至今的诸多英雄、圣贤故里之争,本身说明了中国人绵延千年的对英雄、忠勇、仁义的崇尚,是中华民族是非善恶观的永恒呈现。”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这是清南阳知府顾嘉蘅就襄阳南阳躬耕地之争而书写的一副名联。这举世称道的感叹与超然,是否开释今人木兰故里之争?(完)

相关新闻:

星光国际:“这将是中国人自己的《花木兰》!”

星光国际:“这将是中国人自己的《花木兰》!”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一首流传千古的中国史诗,叙写了一位华夏巾帼的旷世传奇。

今天,在传说中花木兰的中原故里,在其“暮宿黄河边”“寒光照铁衣”的漠北戈壁,这一替父从军的古老故事又被重新演绎――由星光国际传媒集团巨资打造的电影《花木兰》,正在紧张拍摄中。

“这将是中国人自己的《花木兰》!”星光国际传媒集团董事长王喆对记者说。

妇孺皆知的故事,永远年轻的花木兰

“我们立志拍中国人自己的《花木兰》,起因于非中国版《花木兰》的全球热映。”王喆表示,多年前,好莱坞拍摄的动画影片《花木兰》在全球获得巨大票房成功,触发了其拍摄中国自己的电影《花木兰》的强烈意愿。

“无论是动画片《花木兰》《功夫熊猫》,还是此前的《末代皇帝》等,好莱坞这些中国题材影片的巨大成功固然有其商业运作的因素,但更多的则是故事本身强烈的中国元素、深厚的中华历史文化底蕴。这么好的题材让外国人拍了,我们的文化遗产成为别人的商业财富,心里十分不平。”

王喆说,在中国文化艺术长河中,妇孺皆知的花木兰故事可谓百听不厌、历久弥新,花木兰永远年轻!

“在上千年前的南北朝时期,花木兰就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其胆识、智慧、忠勇可谓时尚、超前,折服古今。更重要的是,故事洋溢着浓烈的家国情怀、父女感情和忠义豪情。这一切,成为构成一部传奇史诗电影的重要元素!《花木路》作为大片之大,不在于场面,而在于思想,在于这些情感元素的壮烈、雄浑、磅礴!”星光国际总裁宋光成说,“一部影片的投资及成功首先取决于好的剧本,我们感到,经过多年打造的《花木兰》电影剧本,具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动人的人文情怀。”

据了解,这部由香港著名导演马楚成执导,知名青年演员赵薇扮演花木兰,汇集陈坤、胡军、房祖名、维塔斯等诸多内地、香港、俄罗斯明星的电影《花木兰》,已成为海内外最为关注的中国年度大片之一。

一个爱与勇气、战争与和平的故事

“我认为,编剧中最大的困难不只是故事信息量的多少,而是如何拿这个故事与今天的观众对话——历史剧就是现代人通过历史看自己。”电影《花木兰》编剧张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此前,张挺曾担任新编电视剧《四世同堂》及电影《看车人的七月》等编剧。在写作电影《花木兰》剧本时,酷爱历史的他潜心研究了北魏历史,北魏与柔然等少数民族的战争史以及南北朝民歌等。

“我们对花木兰的人物形象进行了重新认识与调整:她不漂亮,没什么天赋,是千千万万普通女孩中的一员。为什么她要替父从军,那就是出于对父亲朴素的爱。因为爱,一个弱女子可以有如此大的承受;是爱,把她锻造成一个伟大的传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当她侥幸活着回来后,她最大的愿望是回家过她从前的普通生活,完全符合《木兰辞》中的‘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人物性格脉络。”

“所以,在电影《花木兰》中,我讲述的是今天观众容易接受的一个爱与勇气的故事,表达了千百年来人类向往和平的主题。”张挺说,“这是与好莱坞动画片《花木兰》以祖宗观念讲述木兰故事的最大不同。”

“几百年以来,中原人受尽了柔然的欺凌,我们没有冤冤相报,现在把你们放回去。希望你们回去后,教育自己儿孙和中原人世世代代友好相处。如果你们还敢带着弯刀来,就决不会像现在这样活着回去了。”片中花木兰对柔然俘虏所说的这段台词,道出了电影《花木兰》的主题。

再现中国经典人物,振兴民族电影

“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去年下半年以来,国产电影在金融危机中逆市而上,呈现出繁荣兴旺的景象。我们感到,中国电影市场已经启动。”董事长王喆说,对中国电影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是星光国际在金融危机中投巨资拍摄《花木兰》的重要背景。

“这是星光国际迄今为止资金投入最大的一次拍摄。除了一流的导演和演员配备,包括音乐的打造等各个环节以及商业发行等,我们都将与国际接轨。塑造中国人心中花木兰的传奇形象,为振兴民族电影出力,是我们作为中国娱乐业者的责任。”

王喆表示,这种责任与担当,不只是拍出传世的民族经典之作,把民族优秀文化推向世界,同时还应该为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培养人才。“当今中国娱乐界不缺资金,缺的是人才,尤其是导演人才,中国电影的发展不能仅靠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少数几个人,希望各界能为更多中青年电影工作者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各界共同努力。”

近年来,星光国际传媒集团开始投资中小成本的各类题材影视剧,以扶助中青年导演,发掘表演新人。在关注社会热点话题、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开掘并表现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题材,将是星光国际未来的主要努力方向。

“《花木兰》拍摄完成后,我们将以此为品牌,陆续再现一些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人物。”王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