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南茶”北移入青 中山公园最先种崂山茶

2009年04月14日 09:14半岛都市报陈浩杰

中国园林网4月14日消息:在中山公园内园林技校附近有一处两三亩的茶园,这里拥有青岛资格最老的茶苗,也是咱“崂山茶”的发源地。4月13日,原青岛市建设局园林管理处职工董秀林介绍说,中山公园的宝贝中不能漏掉这片茶园,因为50多年前,正是这片茶园宣告了青岛和山东不能种茶的历史。

“南茶北移”首选中山公园

崂山茶并不是“坐地户”,而是从千里之外“移民 ”而来。年过六旬的董秀林说,茶树主要是在南方种植的植物,在1957年之前山东没有种茶的历史。董秀林说,1957年前后,中央实行绿化与生产相结合的方针,山东省将移植范围确定为青岛 、日照、临沂三市,并首先在青岛开始了移植试验。1957年冬,园林管理处在青岛开始茶苗移植试验,第一次从黄山运来茶苗5000株,由于种植时机不当等原因,结果无一成活。1958年又试行育苗驯化,由杭州引种进行试验,在中山公园的花木苗圃地里进行育苗,通过打荫棚、设风障,半数以上安全度过了第一个冬天,育苗驯化的第一个阶段获得初次成功。“当年这个育苗的地方就是现在的中山公园管理处办公楼所在地,可以说,山东茶正是从这里走出了第一步。”

“崂山茶”一次试种就成功

董秀林说,青岛茶最初是在青岛太平山南麓苗圃中进行试验,成功之后,1962年才被引种在崂山。茶树入崂山,首选地方是素有“小江南”之称的太清宫林区。1959年,从南方远道而来的茶苗落户在太清宫小广场前。当时播种了5万多丛,折合40多亩,但由于长期缺乏管理,存活的不足1万丛。经过一两年的精心管理和培育,最终引种成功。

1960年,从小型的移植试验阶段,又进一步作了培植茶园的尝试。当时的山东省林业厅拨给青岛市茶种800斤,在原有苗圃地内进行了较大数量的播种育苗培植。1964年采到了第一批茶籽,1965年播种出苗完全正常,青岛茶树第二代的出世,说明茶树不仅能在青岛落户还能定居,这意味着青岛完全有条件大量发展茶树种植。

“南茶北移”获得国家科技奖

据董秀林介绍,为了更好地掌握茶叶种植技术,园林管理处当年还派他和一名同事去浙江学习了一年,学习回来后,董秀林成了专业的茶艺师,在崂山等地指导茶农种茶。这个时候,日照、临沂等地的茶叶种植才开始发展起来,而青岛此时已经普及,在全省走在了前列。此后,茶叶开始了在全国北方的逐步栽种。1978年,“南茶北移”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随着崂山茶树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多,“崂山茶”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青岛人原来喝花茶的习惯也由此得到改写。

据介绍,目前,中山公园内的园林技校校址附近、月季园内仍有多年遗留下来的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