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农业大学:试办“合作社专业教育”

2009年04月16日 09:39合作社学院高强

中国园林网4月16日消息:  经过前期的师资招聘 、课程设计等准备工作,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在成立一年后,于今年3月 16日举行了合作社专业课程班开学典礼 。

尽管开设的只是短期的专业课程班,并非正式招生,但是作为我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专门培养合作社人才的教学机构,其所开设的合作社课程到底教授哪些内容?学生们如何看待这一专业?合作社专业教育怎样才能更贴近实际?学生毕业后的出路在哪里?怀着对上述问题的兴趣,记者探访了作为新生事物的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

学生兴趣高

3月26日上午,在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的教室内,70多名学生正在听执行院长李中华讲授合作社组织学。三节课上下来,李中华先后讲授了合作社的组织机构、股金分红、合作社成员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下课后,李中华还被学生们围住询问有关内容。

“ 现在办的叫合作社专业课程班,属于短期培训,学员是从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里选出来的。”李中华介绍,“学院发布招收学员的消息后,有 300多个同学报名,最后从中录取了94人,录取的学员来自农业经济、财务管理等不同专业。”

张卓是青岛农业大学园林园艺专业大四学生,知道学校要办合作社专业课程班的消息后,他马上就报了名。“主要是出于个人兴趣。”在来自农村的张卓看来,合作社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很希望能从事相关工作。张卓说,其实他已经找了一家制药公司的工作,并已开始岗前实习,但是,为了上课程班,他放弃了这个工作机会。

在采访中,与张卓一样对专业合作社感兴趣的同学不在少数,但是,也普遍地对合作社的实际运作接触很少,大多来自老师的介绍和媒体的报道。

据李中华介绍,此次课程班是集中授课,主要开设合作社经济学、合作社组织学、合作社国际经济运动与思想史、合作社营销学等课程。

为合作社发展培养人才

关于创办合作社学院的原因,在李中华看来很好回答,就是“为中国的合作社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据他介绍,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开始实施后,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在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但是,各地在探索发展合作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人才资源不够的情况。“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能合作的带头人很少,大专院校、政府主管部门能够研究合作社、讲授合作社的人才也不多。”此外,在各地发展合作社的过程中,也存在操作不规范、挣政策钱、急功近利等行为,“合作社的发展需要规范”。

“之所以要成立合作社学院,主要是希望能够比较系统地培养相关人才。”李中华说,“之前,学校也开设过合作经济的课程,但是影响有限,也不系统。”

虽然目前开设的只是短期课程班,但是成立了合作社学院,总是要正式招生的。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人才培养了后,要到哪里就业?对于学生的毕业去向,学校的宋晓凯老师认为“要所有的学生都从事与合作社相关的工作并不现实。”

“学合作社不一定非得从事合作社工作,主要还得尊重学生的选择。”李中华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当然,也很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能到农村创办合作社,帮助农民管理、 指导合作社,包括到基层政府、相关的农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等工作。”但是,李中华也承认,从长远来看,如何吸引毕业生到农村从事相关工作是合作社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除了国家的政策引导,大学生也得转变就业观念。”

教学力求贴近实际

现在,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共有 12名专职教师,都是建院后陆续招聘的,其中一半留学日本,此外,还有 40多人的兼职教师队伍。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与现实贴近是老师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除了理论课的讲解要通俗、 尽量与实际贴近外,学院也将开设实务课程,组织同学们模拟合作社的理事会、参事会的运作,模拟社员大会,模拟商务谈判、登记注册等。

此外,李中华介绍,学校还将利用社会培训积累的资源,帮助同学联系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践的机会,让同学能对合作社有更直接和更深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