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国家馆不是"官帽"是“粮仓”新妆“中国红”(图)

2009年04月20日 09:21南方日报

世博会国家馆不是"官帽"是"粮仓" 新妆"中国红"

中国园林网4月20日消息: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日前确定了外部颜色“中国红”的基本样式。中国馆总设计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何镜堂院士告诉记者:经过半年多的构思、筛选和制作,中国馆外部装修已经确定采用金属材料,灯芯绒状垂直的混合纹理,并且由多种红色构成。

推荐阅读: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成型(图)

世博会:英国馆破土动工种植银杏展现自然主题(组图)

沪世博新加坡馆:“音乐盒”上建空中花园(图)

上海世博会法国馆设计方案:感性城市(图)

差点用“中华牌香烟盒红”

记者在上海世博会国家馆施工现场见到了定型的“中国红”建材的样本,颜色鲜亮中透着稳重,喜庆又不失典雅。何镜堂院士解释说,国家馆将采用的“中国红”不是最初设想的“故宫红”,而是一种混合红色,每一块金属板高低之处的红色都有所不同,呈现从淡红到深紫的变化。同时,灯芯绒状垂直纹理的形状也是采取组合式的,大约70%是小纹理,20%是中等纹理,10%是大纹理。

这样的设计保证了国家馆从近、中、远三个不同的距离观看,都能够带给参观者不同的感受。“近看时灯芯绒状的纹理清楚;中看时基本上看不清楚清晰的纹理,深浅上呈现出一些变化;远看时就基本上看不到纹理了”,何镜堂描绘说。

用什么样的材料才能充分展现“中国红”的特色,同时适合国家馆的设计理念呢?为此,国家馆设计团队组织了严密的层层筛选。何镜堂告诉记者,去年8月份,他们专门成立了一个由建筑、光学、材料、规划、灯光、颜色等方方面面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进行反复讨论,首先从四种材料中选择了金属和玻璃两种,邀请全国23家大的建材厂家按照原样大小制作样板。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磋商,最终玻璃材料因不易施工且光线变化大遭到淘汰,金属材料成了国家馆外部的主要建筑材料。

接下来是纹理的选择。“为了找到宽窄合适的纹理,我们找一个厂生产样本,然后用车拉着专家们,绕着观察”,何镜堂回忆当时的艰辛工作。最终,国家馆设计团队选定了垂直纹理作为基本形状。

谈到为什么会创新性地使用“中国红”作为国家馆的颜色,何镜堂提出,国家馆要体现中国特色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因此团队确定的设计思路是“红、新、亮”,“红色象征喜庆、富裕,有中国味。同时我们又不是采用‘故宫红’,而是采用一种创新的颜色。”“还跟香烟盒有关。”世博会中国馆项目经理姚建平回忆当时的设计过程,“我当时向何院士建议用中华牌香烟盒上的红色,大家都比较认可。但是怎么样把这种视觉效果原封不动地搬到国家馆上去,却是个大问题。”接下来,才有了上面的百般琢磨和奇思妙想。

国家馆不是“官帽”是“粮仓”

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象征之一,中国馆备受世界瞩目。“中国特色,时代精神”,何镜堂院士用八个字概况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为主导的建筑师团队的设计理念。

中国特色实际上是一个混合体。“中国地大物博,很难用一个形象加以概括,我们进行设计时要从多方面吸取内容。比如从印象上,京剧、服装、红颜色、文字,都能代表中国文化;很多出土文物,鼎、罐等等,一看就是中国的。还有中国传统城市的九宫格形式,南北对称,多用木架构等;中国园林的意境对我们启发也很大。”

国家馆最终采用的建筑形式酷似一个中国古代的传统建筑构件———斗拱,不过也有人认为它像一个官帽,又称“东方之冠”。何镜堂自身则更加倾向于认为是一个粮仓,寓意“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国家馆和地区馆的设计则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结构上,中国馆由国家馆、地区馆、港澳台馆组成,其中国家馆居中升起,形如冠盖,层叠出挑,而地区馆则平卧于国家馆之下,提供大量的活动和会展空间。

时代特色是中国馆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理念。何镜堂提出,中国馆为人们提供了四个开放的交流平台:南侧的“城市广场”、9米高的国家馆架空平台、13米高地区馆的屋顶平台即“城市花园”、63米高的国家馆观景平台,这些平台可以成为上海文化交流的场所。

“以后来到上海拍照的话,选择中国馆比东方明珠更好,因为背景是中国的建筑,而且高度低,可以照全”,何镜堂对黄浦江畔即将屹立起来的这座广东设计的建筑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