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23日消息:福州是茉莉花茶的发源地,有“茉莉花故乡”美誉,茉莉花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红极一时,飘香大江南北。当时福州新店、城门一带城郊,大片大片全是茉莉花种植园。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茶叶市场大部分被铁观音、龙井、普洱等茶叶瓜分,茉莉花茶产业日渐由盛转衰,市场不断萎缩。种植基地被占用、产品制作工艺缺乏创新、文化资源挖掘不深、品牌宣传不足、消费观念引导不到位等问题,客观上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发展与壮大。
茉莉花故乡的尴尬
据《中国植物志》记载,茉莉花原产印度,西汉传入中国时就在福州落户,距今已有2000年的栽培历史。然而,“中国茉莉花之乡”这一烫金地域名片,却被广西横县抢注。福州茉莉花及茉莉花茶产业,空得尴尬与遗憾。
据了解,目前福州市现有茉莉花茶企业不下200家,茉莉花茶年产量近万吨,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出口量居全国之冠,产值将近10亿元。茉莉花茶市场无疑也是巨大的,福州春伦茶业公司总经理傅天甫算了一笔账:“福州有670万人口,每天只要有300万人喝一杯花茶,就能带动9吨的茶叶消费。”
近几年,安溪铁观音等茶产品声名鹊起,而福州的茉莉花茶却声名渐微。由于受到铁观音等茶叶的冲击,在花茶的各主要销区,花茶的市场份额近年呈下降趋势。北京花茶由1996年的90%左右下到2008年的75%左右;山东济南茶叶市场在成立之初,花茶销售占市场整个销售的95%以上,而2008年的花茶售比例却已经不到75%。1994年,福州茉莉花种植面积达历史高峰,约0.17公顷,但目前面积不及原来一半。由于茉莉花基地面积小,花源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北京茉莉花茶销量最大的吴裕泰、张一元等老字号茶叶企业和福州几家大型花茶厂纷纷把茉莉花基地外迁,福州产的茉莉花茶产量也从最高的8万吨下降到目前1万吨左右,福州茉莉花茶行业规模正在急剧萎缩。
产业发展步履艰难
谈到福州茉莉花茶产业现状时,傅天甫显出几分痛心:“近年来,一些茶商不重视花茶加工质量,偷工减料,甚至将外地运来的廉价茉莉花茶充当成福州本土产的茉莉花茶。福州不少个体茶厂为牟取暴利,采取以次充好、以旧充新的营销手段,使福州茉莉花茶市场总体质量和形象下降,而产品的低价销售严重影响了一些品牌茶厂的生存和发展,导致了福州茉莉花茶的整体品质和品牌效应逐渐缺失。”产品的低廉价格和拙劣品质,促使消费者对福州茉莉花茶的观念产生了转变,甚至认为花茶是一种低档次、不入流的产品。
茉莉花茶产业的衰退情况引起了福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福州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在各种场合都提出了振兴福州茉莉花茶产业措施。2006年3月份,福州市政府组织各相关部门召开了福州茶叶产业发展的座谈会,决定对福州茶叶产业发展投入100万资金,其中对茉莉花茶将投入25万元。为增加茉莉花的种植面积,福州市对茉莉花生产基地进行补贴,单位面积补贴100元。
福建省茶叶学会会长冯廷佺建议,为了让福建茉莉花再次绽放昔日的芬芳,需要加大对茉莉花花农的种植补贴、强化品牌保护推广力度,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据了解,针对福州茉莉花茶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今年福州市还将采取5大举措重振茉莉花茶产业:一是恢复优质茉莉花生产基地,五年内种植0.2公顷茉莉花;二是成立福州茉莉花茶产业联盟,统一指导和协调全市茉莉花茶生产、销售的各项工作;三是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对茉莉花茶生产加工的地域、茶叶污染物、农残限量等安全性指标做明确规定;四是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通过后,在北京召开福州茉莉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新闻发布会,扩大影响力;五是结合三坊七巷名人、船政文化推出相关旅游线路,利用知名景点推广福州茉莉花茶文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