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30亩树木因虫害死亡 将以其他树种取代枯死树木

2009年05月12日 09:36新疆日报钟秀玲

中国园林网5月12日消息:近日,本报热线接到反映,在乌鲁木齐市鲤鱼山公园晨练的市民发现,公园北侧林带不少树木死亡,树干上面还有很多虫眼。5月8日,记者来到这个公园采访,得知这些树木是因小蠹虫病虫害致死,相关部门正在采取措施尽快控制虫害。

据了解,鲤鱼山公园始建于1979年秋,是由各族干部群众年复一年在荒山上绿化形成,占地1400余亩,种植树木94种10万余株,植物300余种,绿化覆盖率超过70%。公园原属乌鲁木齐市园林管理局,2004年整体移交给新疆医科大学。

家住公园附近的市民李大爷每天都会上山散步,他热心地向记者指引枯死林带的方向,“这些树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各单位种植的,里边还有我亲手栽下的呢。”

顺着指引,记者来到了公园北侧林带,只见环山路两侧内的树木大都已经干枯,其间零星的几棵绿树和地上的青草显得十分扎眼。许多死树的树干上都有针眼般大小的虫眼,有的虫眼旁边还挂着虫茧。这里几乎没有什么游人。

正在路边休息的博乐市人高大海告诉记者,自己住在公园附近乌鲁木齐县二宫乡的儿子家,已与公园的树木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住在乌鲁木齐的日子,他每天都会来公园转转。摸着死树,高大海痛惜不已:“真的是太可惜了,这些树都长了二三十年了。”

沿着山路往南走,树木郁郁葱葱,桃花绽放,与北侧林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尽管已快到中午,游人依然很多。

鲤鱼山公园的张志成主任告诉记者,此次遭受虫害的公园绿地达30多亩,基本上为白榆。虫害自十余年前就已发生,近年尤为严重。公园绿化初期,为保证成活率,主要选择了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的白榆。树种单一、林地密集容易引起病虫害。此外,林地现有灌溉渠道使用近30年,已严重老化,而且长达3000余米的水渠又是在城市道路下埋设的,近十余年无法疏通,因此树林灌溉用水不足,灌溉不充分,干旱加剧了树木病虫害滋生,榆树出现死亡现象。记者又采访了乌鲁木齐市森林(园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陈建雄。他说,这种小蠹虫为蛀干性害虫,会在树木上蛀出小洞,小蠹虫传染率极高,一旦发生防治很困难。这种虫害在发病之前以预防为主,如果管理到位,是可以预防控制的。

虫害导致鲤鱼山公园树木死亡后,乌鲁木齐市及新疆医科大学都采取了积极措施。5月4日,乌鲁木齐市组织相关单位在鲤鱼山公园召开协调会,新疆医科大学安排尽快调整公园绿化改造计划,筹措资金优先安排病虫害发生严重林地的改造,进行树种更换及绿化景观建设。

据了解,鲤鱼山公园已于去年向相关部门申报了绿化改造规划,以改变公园内树种的单一性,逐步丰富园内树种,遏制虫害蔓延,提升绿色景观。近期,小叶白蜡、花灌木、果树等树种将取代已经枯死的榆树。
 

(来源: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