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大树进城”的三重意义【评论】

2009年05月26日 09:27中国信息报

中国园林网5月26日消息: 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日前发出通知,禁止大树古树移植进城,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规范树木采挖管理。

“大树进城”在许多城市至少有10多年的历史。国家绿化管理部门首次通过行政手段坚决遏制越刮越凶的大树进城之风,非常必要,笔者以为有三重意义。

其一,具有生态保护意义,体现对绿化自然规律的尊重。“大树进城”严重违背生态规律。由于城市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与树木原生地有着很大差别,移植树木一般很难在“新家”中健康成长。据专家分析,从农村移植到城市的大树成活率不到50%,有些树种死亡率高达70%以上;而且成年大树“挪窝”后重新栽植,即使存活也不如原生状态下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这种现象被称为“城市绿色弱势群体”。还要看到,“大树进城”等于“饮鸩止渴”,原因在于城市绿了,农村却荒了。这种以牺牲山区绿色为代价绿化城市的做法,不仅不能增加森林碳汇,而且破坏了森林资源和国家宏观生态平衡,有可能带来生态灾难。

其二,能大量节省城市绿化费用。据专家算账,“大树进城”费用惊人,从偏远地区移植一棵树龄为20年以上的树木,成本加运输费用少则近万元,名贵树种价格更高。据报载,贵阳曾经花费50万元移栽一株小叶榕树,120万元移栽两株古银杏树。树木在长途运输过程中要不停地护理,“吊水”、“打针”,补充养分,又是一笔不菲开支。树木移植后两三年内常处于假活状态,需要加强养护,绿化成本非常惊人。

其三,有助于遏制“绿化政绩”。近些年“大树进城”之所以受到热捧,折射出一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绿色政绩观”。许多地方都在热火朝天地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还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于是许多地方便不惜血本搞“大树进城运动”。短时间内城市确实绿了,可这种绿只是昙花一现,很快枯萎,既牺牲了生态,又浪费了钱财。
叫停“大树进城”体现了城市绿化的科学发展观。笔者以为,考核生态城市不能仅看绿化面积和绿化率,还要考核绿化成活率和投入绿化的成本代价。专家认为,生态城市建设周期通常需要15年以上,城市绿化不能靠“输入”大树,应立足于栽种树苗,让幼树适应城市土壤和气候,自然茁壮成长,10多年便可形成生态效应,这种自然长大的城市森林才能造就出名副其实的森林城市。
 

(来源:中国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