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见血封喉”树该不该“封”?引关注【评论】

2009年06月22日 09:58中山日报

小调查

小调查

林业专家萧嘉在一机关绿化园里指着一棵直径近1米、高10多米的树说:"树上的树名牌写错了,这不是假苹婆树,而是一棵箭毒木!也就是俗称的'见血封喉'树"。

林业专家萧嘉在一机关绿化园里指着一棵直径近1米、高10多米的树说:"树上的树名牌写错了,这不是假苹婆树,而是一棵箭毒木!也就是俗称的'见血封喉'树"。
 

中国园林网6月22日消息: "见血封喉",树如其名,其毒可致人于死地。据我市一位植物专家介绍,这种传闻中"最毒的树"我市也有,目前被发现有4棵,均为人工移植,有两棵是在一家工厂内,但另外两棵却存在于对外开放的公共场所。在公共场所里放置这种不是必须的 "有毒物品",应不应该呢?为此,记者昨日专门到其中一棵"见血封喉"树所在的公园里--名树园做了个调查。11位游客接受了记者采访,观点主要有三类:有人觉得可以种,但应有提醒牌;也有人觉得公众场所根本就不应该种这样的树;还有人觉得若只是"观赏"不会伤人,不必刻意标明。

为科普,公园可以种此树

听记者小心翼翼地问到对"某类毒树"种植的意见,一位老伯就乐了:"你说的那棵树这也有,就在那里,石头上都写着呀。"老伯天天都在公园里浇灌,园里的树木大都看过一下所标的名字。那棵树看上去很普通,但却被木栏围着,而且上面还专门用一块石头标明了名字是 "见血封喉"。这么特别的"待遇"和名字,老伯当然记得。不过,对于这棵树有没有毒,老伯就不知道了。
一位跟团来中山旅游的的阿姨觉得,这树很特别,作为观赏可以种在公园内。"但要有明确的标识,说明哪一部分有毒,进行何种情况的接触才会中毒等,以确保游人的安全。"11位被访者,有5位都持同样的意见:在确保安全、明确责任的情况下,公园内可以种植"见血封喉",以作为群众的一种植物科普教育。

思 考

在公共场所进行正常的科普教育,是必要的。就如动物园里的老虎,在关在笼子里,能保护到游人的情况下,就具有"观赏"和科普教育的功能。

观点二

为安全,公园不应种此树

持这个意见的4 位被访者中,有3位都带着小孩子。他们都是附近居民,平时经常到这个公园里纳凉。一位牵着3岁儿子的年轻父亲觉得,公园人多、杂,而孩子没有安全意识,也不识字。"根本就不应该种在这里,出了事谁来承担责任?"一位被访男市民说,"见血封喉"这名字听起来就让人害怕,就算是竖了牌子,告诫游人,但也怕有不怀好意的人利用这树来干坏事。

思 考

家长的担心有其道理。小孩子不识字,可能还会有家长陪同,但十来岁青少年单独来玩耍时,能否注意到标牌,或冒出探索欲望呢?

观点三

不必刻意标明

11位被访者,只有2人持无所谓的态度,认为树木一般都只是用来观赏,很少人会去刻意触摸,甚至划破自己,标明了这棵树有毒,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我市其中一棵在某机关大院内的“见血封喉”树,就没有标明其名称。此树已栽种多年,直径近一米,树高有10多米。但树上一直挂着的牌子是“假苹婆”树。这个大院内设有对外办事的窗口,来往办事的市民也很多。人们从未注意过这棵能致命的毒树,也没听说过有人因此而中毒。记者后来联系到了这棵树的管理者,城区某绿化公司的陈老板。他告诉记者,4年前他们在三乡一片樟树林中看到该树树型漂亮,就连同另外两棵一并买下, 现在另两棵树还种在了一间工厂内。

思 考

公众有知情权,不标明似有"隐瞒"之嫌,万一造成严重后果,可能会引起责任纠纷。

>>>相关链接<<<

见血封喉(Antiaristoxicaria),又名箭毒木,是世界上木本植物中最毒的一种树。这一属共有 4 种,生长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都含有剧毒的乳汁,春夏之际开花,秋季结出一个个小梨子一样的红色果实,成熟时变为紫黑色。这种果实味道极苦,含毒素,不能食用。我市一位植物专家提醒市民:不要用手触碰树叶和树枝,特别是身体表面有伤口时。

环境优化首选还是乡土树种

"见血封喉"树到底该不该"封"?一时半会儿记者也想不出可以适当的方法。那间引进三棵"见血封喉"的绿化公司,也只是因其"漂亮"而才选了这树。除去其毒性不说,园艺装饰的目的是达到了。但这并不代表"生态"环境也得益了。

生态专家对于环境的优化,首选的还是乡土树种。我市创建生态示范市,各级生态专家都过来视察。特别是林业专家,一来就要问,你们的乡土树种是什么,是否占大多数?专家的观点是,一个城市的乡土树种是经过千百年才形成的,是最适合这一地区生态环境,最有利于水土的植物。我们首先要保护这些乡土树种,让他们占大多数,然后才在美观、科普等方面有选择性地引进外来品种。

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许多城市引种大王椰,现在已显现出其弊端。这种树,树型美,但树冠小,不能遮阴。对于城市居民只有观赏价值,没有实际利用价值。
 

(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