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30日消息: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召开,目的就在谋划加快林业发展,抓手即是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林改,这个来自农民、起于基层的经验,由此成为中央的决策和意志,成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支持、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全国行动。
当前,生态问题已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生态产品已成为最短缺的产品之一,生态差距已构成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最主要的差距之一。
破题的时刻到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推进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林改是重要的突破口。
全面推进林改,是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30年前,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实现了包田到户、包产到户,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今天的林改实现了包山到户、包林到户,二者意义同等重要。林改是农村经营制度改革在林地上的拓展和延伸,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在林业上的丰富和发展。我国集体林地面积远远大于耕地,林业生产既涉及农民增收又涉及生态保护,搞好林改,让亿万农民的巨大潜能和25亿亩集体林地的巨大潜力相结合,作用更值得期待。
全面推进林改,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林改是农村分配关系的重大调整,实质是要真正做到还山、还权、还利于民。此次林改,除了把25亿亩集体林地承包到户,还要把36亿立方米、数万亿元的林木资产落实到户。亿万农民将获得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可观的家庭财产,并同时拥有了重要的创业平台和广阔的致富空间。实践证明,这项改革顺民意、得民心、增民利、惠民生,得到了亿万农民的衷心拥护。
全面推进林改,是发展现代林业的强大动力。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活立木蓄积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7。动力不足、效益不高,是当前林业生产面临的最大问题;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是制约现代林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林改,有利于发挥市场配置林业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释放林地、物种、人力资源的巨大潜力;有利于从根本上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充分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有利于从整体上增强林业发展动力,全面提升林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
全面推进林改,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广阔空间在林业。林改能够扩大林业的“容人之量”,培育更多的林业经营主体。林改之后,农民护林、造林、营林、发展林地经济、开展加工利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农民工返乡较多的背景下,不少林改的地方出现了“一户承包,全家就业”、“城里下岗,山上创业”的局面,实现了“不离乡可就业,不出山能致富”,缓解了就业矛盾。
全面推进林改,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有力保障。林改之中,农民广泛参与、自主决策,法制意识全面觉醒。林改之中,农民最关心的林地权属和利益分配问题得到解决。长期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矛盾纠纷化解了,林改成了“顺气丸”,农民安居乐业。借林改契机,各地普遍修订了乡规民约,完善了村务管理,健全了村务公开制度。据对19个省(区、市)的统计,林改以来已解决各类山林纠纷40多万起,消除了大量不稳定因素。农民潜心林业经营,许多村从“上访村”变成了“稳定村”,从“赌博村”变成了“文明村”。林改还催生了多种新型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有助于推动农民形成互助合作的良好风气。
林改的实践,是一个渐进深化的过程,是一个示范带动的过程,也是一个突破创新的过程。这场改革事关全局、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
全面推进林改,必须确保实现资源增长和农民增收两大重要基本目标,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和支持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两项根本制度,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和依法办事两大重要原则,抓住勘界发证和落实责任两个关键环节,处理好发展与稳定、放活与管理两个重要关系。林改的要求有多条,生态底线必须守住。
林改正在全面推进,群众热情迸发,组织引导有序,引来赞誉无数。生态问题、林业工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社会各界如此高度的关切,得到国际社会如此广泛的关注。
历史,也给了解读中国生态建设的全新视角。
10年前,应对亚洲金融风暴,我国把生态建设作为投入重点,启动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大幅增加林业投入,迎来了林业发展、生态建设的黄金时期。10年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继续把生态建设作为投入重点,全面推进林改,谋划进一步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加速生态建设进程。
这是对民生的尊重,是对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布局,也是对世界的庄严承诺。起于中国农村的林改,受益的不仅是农民,不仅是今天,也绝不仅是国人。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