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13日消息:“去年温江花卉的销售收入大概在20亿元,但其中出口的总销售收入还不到一亿元,比例非常低。”成都市温江区花卉园林局副局长高登平9日告诉记者。而当地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青春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经理黄峰也承认,“我们的花卉现在都还没真正走出国门。”
去年云南花卉出口收入达1亿美元,成为亚洲最大的花卉出口基地。那么,温江花卉离出口究竟有多远?如何破解拦在走出国门路上的一道道难题呢?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高门槛 出口遭遇梗阻
“温江走的是和云南差异化发展的道路,与云南花卉业以鲜切花为主不同,温江花卉是以观赏苗木为主,因此它的出口门槛更高,对卫生防疫的要求极其严格。”成都市农委种植业处处长姚光贵说。
黄峰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他解释说,按国际惯例,为防止土壤传播病毒,动植物进口的检验检疫制度非常严格,必须是无菌土栽培。这就要求在花卉成熟后,必须移植到无菌大棚,并要仔细将之前花卉沾上的土壤清理干净后,改用无菌土继续栽培数个月。而培育无菌土以及修建无菌大棚的成本非常高,这使得不少企业望而生畏。
运输成本问题则是温江花卉出口的另一道紧箍咒。姚光贵说,不像云南的鲜切花可以打包进飞机,温江的苗木由于所占空间较大,运输周转复杂,需要搭乘火车、轮船,跨国运输时间长,为保障苗木存活,又必须动用先进的保鲜技术,比如冷冻柜等,这样下来,运输成本就大大增加。
缺通道 利润差拱手让
“ 去年,公司销售给几家外贸公司总共约300万元人民币的货,而外贸公司出口到国外却能卖到300万美元左右,拱手让掉的利润差额几乎是10倍。”黄峰对此格外痛心。这种由外贸公司转出口销售的间接出口的方式,使得利润大大减少。为出口做准备,他的公司今年还率先在成都海关做了出口的备案登记,是四川第一家做出口备案登记的花卉企业。
据温江区现代农业片区领导小组办公室项目部主任李剑介绍,温江花木生产基地在全国名列前茅,目前有花木公司大大小小数百家,但出口方面一直难以突破,只有极少数企业通过外贸公司间接出口,没有形成成都花卉直接出口的通道。虽然荷兰、新西兰等国与温江花卉企业合作时间很早,并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持等,但是距离温江花卉系统地走出去还有一段距离。
在高登平看来,还有一些瓶颈亟待解决。如出口的重头戏 ——盆景在出口后的后续养护问题,另外,川派盆景在技术上是规则制,人工雕琢的痕迹较多,而海派是自然风格,按照崇尚自然的潮流,川派盆景就需要改进。还有,因为盆景作为艺术,具有唯一性,而市场开发则要求是批量的,这就需要规模化生产,这些矛盾也必须克服。
破瓶颈 为出口齐发力
记者了解到,为突破温江花卉出口瓶颈,成都市商务局、成都市农委近日已成立了成都花卉国际化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准备就这一课题开展为期5个月的调研,掌握能够在花卉出口上有所突破的企业,并就花卉出口品种问题做出具体分析,推动成都花卉直接出口平台的尽快成立。
“ 我们的优势和突破口在于川派盆景这样的中小型苗木,另外还有些四川乡土树种,如紫薇、银杏等。”高登平看到了未来温江花卉业出口的关键,“像日本的罗汉松,人工培养20年后,一盆就能卖几十万。而去年温江一些人去欧洲考察,发现川派盆景到了欧洲,价格就要翻10倍以上。”川派盆景这种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园艺产品,在外国同样很受欢迎。
记者了解到,目前温江万花公司正在研究去土技术,目前已取得了专利,经过进一步试验之后将会用于出口花卉的种植中,这将会破解土壤难题。
“ 一旦去土技术解决,就可以瞄准高附加值的产品,在川派盆景上谋突破。”高登平说,对于后续修剪养护问题,可以考虑加强售后服务;鲜花可以有拍卖平台,苗木可以考虑电子花木商务平台;而一些川派盆景大师已经在思考融合苏派、闽南派等技法对川派盆景进行改进,以适应国际潮流。这些问题需要一步步解决,温江花卉在几年之后,必定会香溢国门外。
推荐阅读:
(来源:金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