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6时许,郑州市人民路上。
中国园林网7月13日消息: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大门南侧的临街房已被拆掉,穿着“中国中铁隧道”工装的施工人员来来往往。郑州地铁1号线的一个出口设在这里,附近地面的附属物正在逐步清除或移走,这还包括最近大家热议的路旁的部分法桐。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法桐还未被移植,但施工人员说:“法桐要动。”
要被移植的这些法桐多在50多年前栽种,伴随了许多郑州人走过个半个世纪。
●惜绿:半个世纪的法桐将被移植
少了“绿”郑州还叫“绿城”吗
7月4日,有人在豆瓣网上发帖,“人民路的83棵法桐要被移植了”。短短一句话引来许多网友关注。网友“九月海子”跟帖,“他们要杀死一个城市的记忆”。
“九月海子”连续跟帖,“曾几何时,郑州市几乎每一条街道都笼罩在满目葱茏的绿意中,然而,许多年前像人民路这样延续过去大气磅礴之‘绿’的街道所剩无几了,人民路几乎成为绝唱。少了‘绿’,郑州还能叫‘绿城’吗?”
郑州曾有多少条路“绿”过
据郑州市图书馆资料显示,1956年春,郑州市动员全市人民义务植树,先后在金水路、人民路、花园路、经五路、经六路、纬一路、纬二路、政一街、政二街等道路两旁大量种植法桐。
随后的几年里,又在解放路、铭功路、南阳路、黄河路等10多条道路种植法桐。同时还在郑州大学、郑州六中等多所院校种植法桐;在省委、市委大院、三大公园种植法桐;在电缆厂、国棉长、印染厂、农药厂等大中型国企的生产和生活区种植了法桐。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郑州一些路段的法桐在城市改造机器的轰鸣中应声倒下。近几年,郑州法桐合法或违法被砍的事件,不断见诸各大报纸。
●忆绿记忆深处抹不去的“绿”
绿城闻名首推法桐
丁申侠老人今年80岁,他是省劳动厅的一名离休干部。1954年,他才25岁。
在丁申侠的记忆里,当时的郑州范围还很小,是大片的庄稼地,没有什么树。那时郑州风沙很大,春季起风时,沙子飞起来迷得眼睛睁不开。“当时,一场绿化运动在郑州掀起。各机关、各企业,对一些路段分片包干,刨树坑、栽树苗。”
当时的丁申侠被分到经三路上,他和同事一起种树,种的主要是法桐。
当时,全国性的一些会议经常在郑州召开。一些外地人过来,看着郑州道路两旁法桐排列整齐、树冠茂密,就很羡慕郑州有这么好的绿化。郑州的“绿城”称号开始闻名四方。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郑州市更因绿化覆盖率达到35.25%,位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
再也不能抓“爬猹”了
黄女士今年40多岁,老郑州人。她一谈起近几年的老法桐接连消失,情绪很激动,“一提到树被砍伐我就想哭,我对那些树太有感情了”。
黄女士说,她小时候在解放路附近住。当时,家与路之间是成片的树林,有法桐、杨树和垂柳等。“我在三楼住,推开窗户,树叶伸手就能够到。”
当时的玩乐项目很少,和小朋友们在树下捉迷藏、抓蛐蛐、捉“爬猹(蝉蛹)”,黄女士其乐无穷。黄女士笑着说:“当然,我也有很烦的时候。夏天中午午休时,窗外的蝉扯着嗓子叫、噪音特别大。可是,现在我却很留恋这种声音,因为我在城市里很少再听到这种声音了。”
下雨法桐当伞用
李大爷今年70多岁,在他眼里,法桐是咱普通老百姓自己的树。
李大爷说,上世纪70年代郑州的法桐长得非常“可观”,只要走到人民路和金水路等路口,就能感觉到法桐铺天盖地地扑过来。法桐树冠巨大,树叶将整个路面覆盖,就像在空中搭起了凉棚。“下小雨时根本不用打伞,朝树下一躲,雨水打不到身上来。夏天太阳特别毒辣时,树下十分凉爽。”
后来,看着身边的法桐越来越少,李大爷觉得十分痛心。
●找绿郑州哪里最绿
老郑州大学校区最“绿”
7月7日,记者对郑州市部分保存了老法桐的路段、院校、厂区内进行了探访。
站在老郑州大学东门斜对面的18层高楼上,郑大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在团团的绿色包围中,只看到校区三栋建筑物的红色楼顶,剩下的建筑物都被淹没在绿树中。而中原路到陇海路段之间的大学路段,呈一条笔直的“绿线”。
随后,记者走访发现,金水路、大学路、经五路、经六路、人民路、桃源路、国棉四厂、建设路、黄河路、健康路等路段的法国梧桐,基本都是老法桐,有水桶粗,有些地方的法桐树围已有两米多,两人才能合抱住。
瓜农:瓜车跟着法桐走
7月7日下午2时30分许,在郑州市国棉四厂中街,道路两旁的法桐郁郁葱葱,许多法桐都有一抱粗。站在树下微风习习,夏日的炙热在这里消减大半。
记者看到,法桐形成了天然的遮阳伞,许多法桐树下都躲有商户,陈凤兰也是其中一员。她今年53岁,家是中牟八岗乡的,和两个同伴拉了一车西瓜来卖。由于天热,三人寻觅多时,相中了法桐茂盛的国棉四厂。
“这地方好,太晒的地方卖不动瓜,瓜一晒就发热,吃起来味道肉,没人愿意买。另外,这么热的天,也没人愿意站在太阳地儿买瓜。四厂好,法桐树大、凉荫多,瓜就挨着地皮儿放,凉飕飕的。要是困了,在树下伸张席俺就能睡。所以,俺的瓜车跟着法桐走,它在哪儿、俺的瓜车就在那儿。”
别看陈凤兰不是郑州市区人,来郑州卖瓜也没几天,可哪里保留有老法桐她还知道不少。
随后,记者在到桃源路上调查。果然,这条不长的路段,竟然停放了20多辆瓜车,真应了陈凤兰说的“瓜车跟着法桐走”。
环卫工:“在法桐下就俺没晒黑”
提到法桐,53岁的环卫工包继根讲不出大道理,他最高兴的是:“俺同事打扫的路面上都是小树,我打扫的地方都是大法桐,他们都说就我一个人没晒黑。”
国棉四厂的老职工老郜,对法桐的评价是:“现在每年只见砍,不见种了。砍一棵,就少一棵。”据他介绍,他是1956年到国棉四厂工作,厂里的法桐是在1958年以后陆续栽种的。“这些法桐我是看着长大的,很有感情。可惜,这几年每年都有法桐死,没有见到有人补种。”
推荐阅读:
(来源: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