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2日消息:在当年红军长征落脚点的延安吴起县马家湾村,62岁的老支书马友明从1999年开始,带领全村148户700多名村民实施封山退耕、植树种草。经过10不懈努力,全村的退耕还林面积达到9472亩,4000亩陡坡地和四荒地全部得以绿化,使昔日荒凉贫瘠的山坡变得满目青翠、鸟语花香。
吴起县马湾村原党支部书记马有明:现在这个环境就好的多了,像过去这里都是干巴巴的,你像我们早起来,气候就湿润多了,更重要的一个就是,像下了雨我们过去那河里发水的话,一个礼拜左右水还不得清,基本都是泥糊子,现在水土流失就不那么严重了,二三天水都清了。
由于陕北地区生态脆弱,常年干旱缺水,一颗小树要栽活至少需要三年时间,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老支书带领村民发扬艰苦不挠的“延安精神”,硬是依靠人背性口驮,将全村的每一寸土地都进行了绿化。
吴起县马湾村原党支部书记 马有明:造的林一次性栽不活,有时候天一旱都死了,秋季下来再补,秋季补不活,春季再补,就这么反复好多年,六七年以后有时才补齐达到标准。
正是依靠众多像马有明一样坚韧不拔的党员和老区人民,吴起县的林草覆盖率由1997年的19.2%提高到目前的62.9%,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
吴起县县委书记 冯振东: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延安精神的发扬和传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巩固发展成果、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提升社会福利水平,我们就要继续弘扬延安精神,用延安精神破解我们发展中的各种难题。
推荐阅读: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