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学校单位搬迁随意移树城市大树资源隐性流失

2009年07月07日 14:52绿色时报陈军

中国园林网7月7日消息:“办理了手续的移植虽然合法,但是这些学校或单位原址大多建成商品房,能被保留下来的大树少之又少。”近日,重庆市杨家坪周边至少有5个单位在搬迁过程中申请移栽树木,加上渝中区、江北区,总数接近20个。如何保证城市大树资源总量上升,成为重庆主城区森林工程创建中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

2006年以来,重庆主城区增加树木6000多万株;正实施的危改项目,50%以上的面积也要用于园林绿化,城市绿量在“做加法”。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城市内的工厂、学校等单位外迁速度的加快,原址上的大树缺乏有效保护,在盲目移栽中死亡,又在“做减法”。一加一减之间,主城区的大树资源存量增加并不明显,和国内一些大城市相比差距较大。

据城市绿化相关部门调查,主城区不少单位是大树密集的地方,一旦搬迁,连树龄50年以上的大树也被列为移栽之列。在土地移交协议中,并没有约定原址上的大树保护内容,更增加了开发商移树的随意性,仅有少数开发商就地护树。

“我们学校一搬走,原来的绿树全部被移走了,整个校园被挖成一个个大大的深坑。”九龙坡区某学校因为搬迁,原地块被用于地产开发,大树也随之消失了。在该校任职的江勇说,大树消失后,昔日教职工的美好记忆只能从照片中去找寻了。“其实,大树也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建议有关部门加强保护,让城市文脉得以传承。”

“城市大树不应随意铲倒重栽,大树的成长需要时间。一个设计师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生态环保水平。”主管部门负责人最近在服务区县座谈会上建议,将原址的大树融入到新作品的设计中,减少移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在原址上进行保护性开发,让城市更生态、更宜居。同时,公司也能减少建设后再重新栽植高价树木的成本,其生态价值也不可同日而语。

园林绿化专家秦华建议,开发商获得用地权后,其地价中应按比例向园林绿化主管单位返还,以专门用于大树保护。“没有今天的大树,就没有城市未来的古树。”

评论

延续大树生命 传承历史文脉 曹云

“城市大树不应随意铲倒重栽,大树的成长需要时间。一个设计师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生态环保水平。”这样的话说得太到位了。

众所周知,现在,城市改造力度正越来越大,在此过程中,对原址上的大树,基本上一砍了之的情况居多;当然,也有移栽的,但移栽成活的估计是少数。这就直接导致了城市绿化边建设边破坏的情况早已成为常态:大量新苗木不断栽植,不少大树古树则不断被砍掉或移栽。

何以如此?主要是对大树缺乏足够的保护意识。尽管移栽甚至砍伐可能会不可完全避免,但如果有足够意识去保护的话,身边的城市绿化现状应该会令人满意得多。

现在,为什么不少城市绿化效果不尽如人意,让人们感觉绿化建设就是反复不停地改来改去,新植苗木一直未能“长大成人”?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足够多的原生大树。

大树成长需要时间,一如“十年树木”所言。作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城市历史的一部分,大树伴随着城市及其居民一同成长,见证历史,随意砍伐、移栽不仅造成绿化断带,还会制造文化断层。

其实,在开发、改造时,从设计开始就对原址上的大树给予足够尊重,将其恰当而巧妙地运用到新项目中,甚至成为新项目的点睛之笔,不正体现了设计的高水平与独到眼光?对原生自然环境改动、破坏最小,因势利导、量体裁衣,也的确算得上是对设计水平的全面考量。相反,推倒重来就显得简单、粗暴得多,失去了对历史的尊重,也就没有了文化底蕴的支撑。

令人欣喜的是,现在不少开发商已经懂得利用原生大树这种不可多得的历史文脉资源,而市政工程为大树而更改规划的现象也时有所闻,但愿这些现象越来越多。

延续大树生命,就是传承历史文脉。


 

(来源: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