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8日消息:黄石大道是我市的主干道,道路两旁的香樟树参差不齐,大量黄化甚至枯萎死亡,既妨碍道路景观又影响城市形象。
据介绍,1992年,黄石大道行道树由法梧桐更换为香樟,此后年年都有香樟树生长不良、黄化乃至死亡,尽管绿化维护单位每年都大量补栽香樟树苗,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今年,市园林局有关人员对黄石大道长江大桥——天桥段的1381株香樟行道树进行实地踏勘,发现生长正常的香樟只有970株;枯枝多、黄化严重、长势差、树冠明显回缩的香樟334株;濒临死亡、已死亡的香樟77株。
园林专家分析,导致香樟生长不良的主要原因有:黄石大道人行道下管线、地沟众多,导致香樟根系生长空间狭窄,地上树干旁又被不透气的硬质材料封盖,树木缺氧、干燥而死亡;部分地段地下水位高,香樟深层根系处于积水层,根系腐烂;土壤肥力差,有机质含量低。
今年“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提出“关于更换黄石大道行道树的建议”,建议调整行道树树种和种植形式。7月1日,记者在市园林局了解到,黄石大道长江大桥——天桥段绿化景观提档升级规划已编制完成,将在有条件的地段建设绿化花坛、行道树绿带、更换部分行道树种等。专家指出,行道树不必坚持单一树种,不必继续采取等间距种植,局部可加长树池,形成相对独立的树丛,达到良好的景观、生态效果。考虑到黄石大道的土壤、地下水位、树木生长空间等因素,树冠相对狭窄、抗逆性较强的水杉、池杉、无患子、法梧桐、女贞等可作行道树。
推荐阅读:
(来源:黄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