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11日消息: 7月31日,广州市免费开放32个城郊公园让市民避暑刚好一个月。一个月来,公园免费开放受到市民广泛追捧,公园客流量也因此增长了73%,免费公园累计接待游客410多万人次。
在公园免费开放“满月”之际,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苏泽群召开各有关部门和各区负责人会议,分析一个月来免费公园运行情况,并表示要继续做好免费公园的运行工作,加强公园的治安、卫生、饮食、绿化管理。
炎夏7月,地处南亚热带的广州市天气酷热,尤其大小暑期间,气温上升到38℃,热浪滚滚,溽暑蒸人。广州市政府“以人为本”,适时于7月初从城区到近郊免费开放了越秀山、流花湖等15个城区公园和龙眼洞、凤凰山、白兰花等17个近郊森林公园,让市民从闹市的“热岛”到“绿岛”中去避暑。
广州市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热岛效应”正在加剧。据科研部门测定,市区温度平均要比郊区高3℃,过去50年来,广州的平均温度上升了0.6℃。气温升高,直接导致空调等各类家用电器使用量加大,排放随之加大,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亦随之增加人们普遍感觉炙烤闷热,每天汗流浃背。
造成这种城市热岛效应的最直接原因是城市化。据绿化和环保专家说,城市化首先是城市自然环境的改变。原来广州城区和周边遍布的农田、西洋菜田、果园、鱼塘等湿地,现已成为铺装地面、柏油马路以及各种建筑墙面。这些人工构筑物吸热快而且热容量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它们比自然的绿地、水面等升温更快。
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调查观测,广州北部从化的森林公园日高温持续时间比广州市区短,没有出现高于35℃的酷热天气,夏季日平均温度比市区低3℃~5℃,所以森林公园是避暑好场所。
森林是一个大氧吧,广州城区的白云山公园有4.2万亩森林,每天可吸收2800吨二氧化碳,放出2100吨氧气,可供300万人正常呼吸之用。笔者在越秀山公园采访正在树荫下纳凉的刘大伯,他说:“越秀山不收门票,我天天来这里乘凉。好过在家里关住房门吹空调。公园空气新鲜又省钱。”眼下正值夏季高温时节,像刘大伯这样来免费公园消暑乘凉的市民越来越多。
公园免费开放,让更多居民享受到了清凉,值得提倡。
短评:充分体现公园的公共产品属性
眼下酷热难耐,到哪里寻找阴凉?当然是去绿树成荫、凉风习习的公园,但前提是公园要免费,就像不少大爷大妈没事儿就喜欢到商场“免费”吹空调一样。如果去公园享受自然清凉还要买门票付费,避暑去不去公园恐怕还得让人权衡一下。
令人高兴的是,近一两年来,公园免费正成为一股潮流。在长沙,像岳麓山、橘子洲、烈士公园等公园都在今年实行免费开放了。笔者前不久刚到过这些地方。在岳麓山,漫步在漫山遍野的参天古树之下,根本感受不到外面似火的骄阳。看着眼前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也不能不让人感慨:在这个炎热的夏天,的确没有比森林、比公园更好的避暑之地了。
广州在这个酷热的夏天也加入这个行列,通过公园免费开放,让千万居民多了一个更自然、绿色的避暑选择。毫无疑问,公园免费开放是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类似现象在全国各地目前越来越普遍,表明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对公园的公共产品属性加深了一层认识。
公园是通过公共财政资金投资建设的公共产品,就像路灯、马路一样,理应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供社会公众免费使用。不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不少公园都向社会公众收取门票以维持其运行;更有甚者,通过收费以牟利。
其实,公园营利性经营得不偿失,导致其社会效益大打折扣。比如,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这个酷夏,因为收费,如果公众避暑不选择去公园而选择在家吹空调的话,后果会如何?显然,那将带来更多的能源消耗与更大的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这样一来,整个城市环境将更燥热,更多人又将选择更频繁地开空调。一个恶性循环由此形成。
政府引导公众节能减排,就必须推出更可行的公共政策,比如公园免费开放。只有通过免费吸引更多人,公园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并最大限度地体现其公共产品属性。
我们常说,一片森林的价值并不直接等同于其产出木材的价值。同样,财政资金供养公园带来的社会效益,也不能直接以所投入资金来核算。就其无可估量的社会公共效益而言,公园收取门票的确算是舍本逐末。
希望更多公园免费开放,期待更多居民走进公园。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