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13日消息:昨日从大港湿地公园了解到,目前该公园共栽植各类乔灌木达15.2万株,其中耐盐碱植物的应用已占到半数以上,形成了滨海地区特有的盐生植物群落景观。通过应用节水、节约土地资源等新技术,大港湿地公园已经成为滨海地区最大的耐盐碱植物应用示范地。
大港湿地公园规划于大港生活区南部与石化产业园区之间,是具有游憩功能的生态保护带和景观绿化带,东西长5千米、南北宽620米,总占地面积达到310万平方米,可绿化面积220万平方米。自2007年动工以来,公园已经进入三期工程施工,完成施工面积140万平方米,共栽植各类乔灌木15.2万株,58个品种。
由于公园规划区内的土壤普遍具有盐碱度较高的特性,按照传统的建设绿地方法需要大量调运含盐量较低的“客土”来种植苗木,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公园建设管理部门因地制宜选用了多种抗盐、耐碱植物,如大港区的乡土树种柽柳、紫穗槐、白蜡、刺槐等,同时也引进了枸杞、枸杞菜等外地盐生植物。这些植物的合理配置构建成盐生植物群落,形成了滨海地区独特的园林景观。截至目前,大港湿地公园共栽种本地和引进的耐盐碱植物达12个品种,这些耐盐碱植物多为大批量栽种,应用数量则已占到公园总栽种苗木的半数以上,从而成为滨海地区最大的耐盐碱植物应用示范地。
在大量应用耐盐碱植物的同时,公园管理部门还应用了“节水型盐碱滩地物理-化学-生态综合改良及植被构建方法”专利技术,通过土基改造和化学手段等方法对公园内现有的大量盐碱土地进行土壤改造,目前已完成改土面积22.9万平方米,土质改良效果明显,基本达到植物生长的需要。这一技术的应用对今后滨海盐碱地区造园绿化有重要的示范探索意义。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