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14日消息:桉树是桃金娘科桉树属的总称,原产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它与杨树、松树并称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为提高我国桉树人工林经营管理和生态环境管理水平,更进一步了解现代化营林企业的造林作业,来自湖南、四川、重庆、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的桉树界人士深入到APP在广西钦州营造的桉树人工林区进行现场考察。这些林区包含了萌芽林生态经营、生态经营高产成熟林、绿肥间种和农林复合经营等类型。
8月12日,满载着近200名桉树界专家学者的3部汽车行驶在广西钦州市钦南区笔直的公路上,两旁是不时可以看到整齐的桉树林。一路上,专家们不断对目前的桉树市场行情、发展前景、林农收入等状况进行讨论。经过了两个小时的颠簸,考察团一组终于达到了为了钦南区大番坡镇茅坡村的萌芽林地。林地现场,向考察团介绍林地营林方式的是金光集团APP旗下金钦州丰产林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志高先生,他一手扶着桉树,一边向专家们介绍关于桉树人工林的造林作业程序。
据APP营林现场管理人员介绍,该林地分萌芽和重植两种营林方式。5年生桉树,萌芽林保存率90%,平均胸径13 cm,平均树高16 m,平均公顷蓄积量157.7 m3。重植分别采用人工整地和机械整地两种作业方式。通过采用不同的营林作业方式,突出人工作业和机械作业的效率对比,也可论证机械整地对水土流失影响甚微。抚育期间合理耕作,及时施肥,林木生长良好。
那么,种过桉树是否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显著影响呢?在参观钦南区第二块桉树生态经营高产成熟林区时,专家们在现场得到了答案。桉树林下植被种类繁多,种类有五节芒、铁芒箕、桃金娘、野牡丹、三叉苦、盐肤木等,高度30~150 cm,盖度98%。林场林业员向考察团介绍这些树的生长周期是6-7年,这期间长期有树叶和树枝落下,如果没人去收集的话,实际上会变成一种有机肥,反而增加土地的肥力。经营过程中对桉树林地的主动施肥也促进了林下植物的繁育。同时,APP在该小班还划分一部分面积设立水土保持样区,经每年监测,无论是水土保持,还是林下植被生长的多样性,均没有受到明显影响。
参观APP桉树人工林区的过程中,考察团专家们都一致认为,桉树对环境的影响并不是桉树本身,而是人为因素造成。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象APP这样制定一个严格的人工林环境管理规程并主动开展人工林生态环境管理,否则,包括水土流失和污染等环境的一系列问题会随之而来。
桉树原产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引进中国也有100多年的历史,现已成为我国速生林的战略性树种。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项东云教授在林地现场对笔者说:“桉树只要种植得当、科学管理,人工桉树林就能发挥森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
推荐阅读:
(来源:广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