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从1亩到2000亩 花卉“蛋糕”越做越大(图)

2009年09月21日 08:50四川农民日报

城郊农业 土地流转 花木合作社

中国园林网9月21日消息:9月15日,笔者来到南充市高坪区浸水乡走马岭村,只见昔日的荒山已经披上绿装,红的、黄的各色花朵点缀其间,一幢幢新修的楼房掩映在色彩斑斓的花卉丛林中。当地农民都说,全村能有今天,还得感谢村花木合作社社长——李斌信。

走进山腰上的李家,房前屋后种满了腊梅、银杏等花木,20余盆银杏盆景更是吸引眼球。正在给合作社社员讲解盆景花卉技术的李斌信放下手中的活路,接待了笔者。

起步

试花试出致富路

走马岭村离南充城区有2个多小时的路程,一心想改变生活的李斌信有时间就爱走路到城里去逛逛。1979年农村土地包产到户,李斌信一家分得了2亩多地,那时城市里渐渐有零星的楼房建起来了,刚住进楼房的人,就爱在阳台上种些花草,细心的李斌信发现,城里人种的花草农村到处就是。

1981年,李斌信在山上的1亩多土地里种起了月季、茉莉、栀子等。那时种植花草的人很少,全南充就只有两三家,于是他们邀约到南充市现在的涪江路口形成了一个小花市,来这里购买小盆栽的人还不少。一年下来,李斌信种植花草的收入真不错。直到1986年,李斌信家的花草都是一上市就被抢光,供不应求。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对花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也日渐提高,李斌信感到自己的养花技术和种植品种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想扩大规模增添花草种类,手上的钱还不够宽余,也缺乏技术。”正在李斌信犯愁的时候,乡干部和信用联社伸出了援助之手。

“我们有现在的规模,还真得感谢当时的乡干部和信用联社。”李斌信对曾经给予他们帮助的人记忆犹新。当时的乡党委政府领导知情后,迅速协调信用社,帮助李斌信贷款1000元。李斌信拿到这笔钱后,先后到重庆、成都等地学技术购买苗木。随后,李家的花卉品质、栽培技术都上了一个台阶。

发展

移师城郊成产业

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单位也开始重视绿化,需求量很大,他看中了交通便捷,离城也近的原青莲乡牛石坝村。

1992年,李斌信来到牛石坝村,当时农民觉得种花不可靠,都不愿意把土地租给他,经过多次央求,一亲戚只愿意把1亩地高价租给他做“试验”。经过自己辛勤耕耘,两年时间1亩地的花草让他们赚了好几万元。其间,租地的亲戚在地里打工也赚了不少。渐渐地,李斌信的花草让乡亲刮目相看起来。面对地小,规模无法扩大的困境,村领导也积极为他奔走起来,走村串户地帮忙联系,不少村民看到可观的租金加上打工的工资,就将自己的土地出租给了他们。

2003年,区委区政府加大了城郊农业的发展速度,在青莲镇修了排灌水渠,建起了蓄水池,公路修到了村子里。通过土地流转,李斌信家的事业越做越大,他还带动了不少乡亲和20余家业主来到牛石坝村发展。整个牛石坝村在李斌信的带动下发展花卉800多亩,整个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花卉专业村。

壮大

返乡种花富乡邻

2007年,高坪区实施富民强村战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走马岭村修通了通院公路。当年7月,李斌信回到家乡,发誓要带领众乡亲一起在荒山上掘金。

李斌信将荒山坡地租来全部栽植花草、树木。村民中年龄大的就在李斌信的花木园里打工,年轻的就学着在自己的地里栽植花草。村民张德飞家里经济不好,李斌信得知他想种花,就根据他家的经济情况让其种植了1亩小苗花木,并给他提供技术,2008年出售,仅两年时间,净赚了3万余元。

种花能赚钱,但是村民担心种多了卖不出去,2008年,李斌信组织成立了走马岭村花木合作社,由他负责技术、品种选择、保底价销售。有了合作社,农民种植的花草不愁销了,今年初,该村的花木栽植面积扩大到2000亩,全村花卉产业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仅农民在花木园打工一项,每年人平收入就在2000元左右。一些农民正在酝酿开办以花卉为主题的城郊休闲农家乐。

□采访后记

走马岭村能有今天的大变,一是政府有的放矢,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修通了公路,解决了农民行路难、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二是政府通过重点扶持,帮助一部分有头脑、善经营的的农村能人先行一步,根据市场需要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这些农村能人自己致了富,然后带动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了引领农民致富的领头羊。三是农村专合组织的发展,解决了农民项目选择、种植技术、资金缺口、市场销售等诸多问题,降低了农产品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价值。
 

推荐阅读:

昆明花卉展暨农博会开幕 1400余家企业参展参会

山东:青州市花卉产业探秘 8万农民因花踏上致富路

预热花博会北京展区 百万菊花绽放国际鲜花港(图)

南充:数千盆鲜花组成巨型花环簇拥国旗亮相五星花园

(来源:四川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