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25日消息:从高空俯瞰,世博公园就像一把巨型的绿扇,抬升的扇形基地是折扇的扇面,按风向走势而特意设置的乔木引风林为扇骨,整个公园沿黄浦江面缓缓升起并展开,如同中国传统折扇优雅地在轻舞的微风中打开,在雅致的扇骨下呈现出立体的画卷。
这样的景象,美不美?路旁的山楂已经结下或青或红的果子,而马蹄莲刚刚播种,还在等待发芽生长。沿着水系可以走到后滩公园,那里的水稻已经是金黄色,马上就可以收割了。
如此的画卷,雅不雅?在2010年世博会园区内,并不是只有齐整的场馆,同样有着游客休闲、娱乐、放松的场所,包括各具特色的世博公园、后滩公园、白莲泾公园等。作为上海未来的“绿肺”,世博公园和相邻的后滩公园已基本建成,世博会结束后,这两个公园将被保留下来,成为上海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一抹绿色。
去看世博会,可别忘了逛下公园,绝对有种不一样的感觉。
“自然空调”能降温5℃
世博会举办期间,恰是上海最热的时候。烈日炎炎之时,走在园区中,就算打着阳伞,兜上两三个小时,恐怕也少不了汗流浃背。
不如去免费享受一番“空调”?走进世博公园内,你可以明显感受到清风徐徐吹来的清凉感。据了解,由于紧靠黄浦江边,加上大面积的绿化布设,使得公园内的体感届时能比园区降低5℃,这里无疑是一个上佳的避暑休闲之地。
为何公园能如此凉爽?对此,荷兰NITA设计集团设计师于志远表示,在设计初始,公园就采用了“通廊”的布设,保证了江风能无遮拦地吹拂;另外,苗木的覆盖率达到了80%,起到了良好的遮阳蔽日效果;园内铺设的是透水地坪,利于水气蒸发带走热量。除此之外,草坪上还会设置一些雾喷装置,进行人工降温。
“根据计划,通过喷雾、透水地面等措施,公园的温度大概要比世博园区的温度低5℃。”于志远说,按照规划,世博公园要创造出“自然而不失精致、时尚而不失传统、节俭而不失文化、舒适而不失生态”的氛围,定位为“中心城区的绿地、滨江的绿地、世博的绿地”,提供真正有效的“氧气库”和舒适、健康的外部休憩空间。
“空调房”加上“氧吧”,这两个理由,足够吸引你的脚步了吧。不仅如此,在园内,有形态、规格都高度统一的大乔木,如银杏、香樟、青枫、东方杉等;此外还有果树点缀园中,如山楂、橘树等,世博会闭幕式时是秋天,正是这些果树结果的时候;还有成片多彩的马蹄莲,世博会期间都会美丽多彩。
有意思的是,这里除了一些自然景观,还能看到一些滨江老工业的记忆。公园的原址是上钢三厂和江南造船厂,两座原来的塔吊会被保存下来,改造成立体绿化;而江边唯一的一个内凹式码头,将成为天然的“水中舞池”。
园区也有“农家乐”
去过崇明岛的市民,对当地的“农家乐”一定记忆深刻,水稻、蔬菜、水果……一派田园风光,野趣盎然。
在世博园区内,你同样可以找到这样“农家乐”的感觉。位于上海世博会C片区的后滩公园,北临黄浦江,南傍园区新建浦明路,西至倪家浜,东接世博公园,公园占地面积约14公顷,沿黄浦江岸线全长1.8公里,秉承了生态、自然、野趣的设计理念。
田园风光的布置是后滩公园的一大亮点,植物选材意在自然、
效法田园,多选用一些城市里难得一见的农作物展示四季耕作的效果,如油菜、向日葵、玉米、水稻、茭白等,观赏草中有芦苇、芒草、蒲苇等,结合场地内原有的一处黄浦江边4公顷的天然湿地,将富有野趣的湿地植物品种展现在游客面前,在世博会期间游客可以在后滩公园中感受“黄金麦谷、潺潺清流”的野趣田园风光。
半人高的芦苇荡、颗粒饱满的水稻穗、刚刚收割的玉米地……走在这个公园内,真的有种身处大自然的感觉,只有远眺江边时,对面的一栋栋高楼才提醒着你,原来自己是在上海的市中心。
工作人员表示,当世博会正式举办时,这些农作物成熟后都会被采摘下来,作为特殊的展品供游客观赏。
日造2400立方米净水
在世博园区的公园内,碧水荡漾是一大景观。不过,这些可不是用机器过滤出的,而是用“自然净水器”造出的净水。
世博后滩公园的一大特点是依托黄浦江沿岸一块4公顷的原生湿地,扩建成一个14公顷的大型湿地公园,这将成为上海市内唯一的湿地生态系统。依托湿地,后滩公园将成黄浦江的“自然净水器”:每天有2400立方米的黄浦江水被引入湿地,经过生态系统层层净化后,将变成较清洁的3类水。
这些水在3.6公里的世博园区水系中形成景观循环水,能满足世博园的绿化灌溉和道路冲洗需求,多余的清洁水还能排回黄浦江。在黄浦江水净化过程中,完全不使用任何化学制剂,江水先从上游倪家浜引入,水流经过梯田上芦苇等植物的初步净化,通过提升泵沉淀泥沙,最后用黑叶轮草、蒲草等植物净化重金属。
推荐阅读:
(来源: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