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石津灌渠文化公园”国庆亮相 景观抢先看

2009年09月08日 08:50燕赵都市报

中国园林网9月8日消息:昨日,记者从园林部门获悉,极具文化水景生态特色的石津灌渠文化公园“十一”将开园与游人见面。该公园将在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文化主题的同时,为附近居民提供休闲健身的场地和良好生态环境。

■设计理念:突出“文化水景生态”灌渠是连接田野、村庄和自然山水的纽带,是农耕者智慧的结晶。石津灌渠文化园总绿化面积有161.24亩(10.75万平方米),该园被定位成开放式休闲文化公园,以休闲、生态、水利文化和防灾为主,突出“文化水景生态”,展现石津灌渠的作用和文化。该公园将被打造成公园即是灌渠、灌渠融于公园的城市景观名片。

该公园的主题概念借用了2009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即:生命之语———“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构筑物“生命之语”是一组视觉意蕴丰富、独特而大气磅礴、充满隐喻和象征的大地艺术作品,是该公园景观结构核心,以灌渠文化为公园主题核心,有机地组织公园的各项功能布局,力求赋予石津灌渠文化公园以生生不息的独特魅力。

■功能分区:展现灌渠文化特色

该公园分为灌渠文化休闲区、滨水休闲区和健身休闲区等几个分区。

○灌渠文化休闲区

灌渠文化休闲区包含天语广场、人语广场、地语广场三个景观节点,并由反应灌渠文化的大地艺术作品“生命之语”贯穿起来,突出文化与休闲、文化与艺术的结合。

在天语广场,一条岩石色的灌渠型构筑物,象征灌渠文化的大地艺术作品“生命之语”从此处开始,蜿蜒而去,之后化作代表“石门”形象的景观构筑,石门高49.5米,纪念石津灌渠1949年5月正式通水。植物景观以夏景为主,通过银杏、国槐、栾树等高大乔木,搭配紫叶李、白玉兰等,形成丰富植物景观。

人语广场,有喷泉、扇形跌水、服务性建筑,灌渠形的“生命之语”在人语广场起伏、蜿蜒,体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植物景观以夏景为主,春季为辅。以广场起伏、蜿蜒,体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植物景观以夏景为主,春季为辅。以国槐、栾树、垂柳、油松为主,搭配白蜡等构筑景区主要空间,点缀紫叶李、樱花、丰富色彩,成片种植各色花卉,形成夏花植物景观效果。

地语广场,是“生命之语”的尾声,植物景观以秋景为主,通过元宝枫、国槐等高大乔木、搭配黄栌、紫叶李、山桃、金银木、珍珠梅、木槿等,形成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围合休息空间,形成幽静的丛林景观。

○滨水休闲区

此区域植物配置以春景为盛,夏景为辅。以垂柳、馒头柳等大乔木构筑滨水统一的带状空间,片植碧桃、山桃、山杏等小乔木,搭配各种花灌木,形成次第花开,繁花似锦的春花植物景观。沿水岸种植芦苇、菖蒲、千屈菜、水葱等,可以净化灌渠水质,形成特有的湿地生态景观。

○健身休闲区

健身休闲区少量种植大规格乔木,既满足休闲健身需要,又满足防灾避险需求。此区域植物配置以秋景为主,通过白蜡、国槐、元宝枫、臭椿、垂柳、油松、侧柏等形成舒展开阔的疏林草坪,成片种植黄栌、丁香、金银木、棣棠、波斯菊、缀花草坪等,体现植物色块的视觉效果和空旷无际的缀花草坪景观。

■水景特色:生态节约 减少成本

公园设计了大小不等三个具有生态湿地性质的雨水收集湖,有利于收集天然雨水,并运用生态学理念和技术,改善周边生态环境,达到生态节约,减少维护成本的目的。

在给排水设计方面,考虑到石津灌渠以后会成为南水北调的输水渠,常年有水,并部分承担饮用水输送的任务,所以不能直接与园区水体循环,因此园区水体来源一部分通过灌渠边缘设置泵房来为园内湖区补充水,另一部分靠收集雨水,并设置溢水管连通周边市政雨水管道。

为使园内水体具有自净功能,满足生态人工湿地的条件,在设计上还采用了先进的生物操纵引导水生态修复技术,技术的核心是修复水生植被,特别是沉水植被,通过水生植物吸收水体营养盐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以保证水清见底,主要水质富营养指标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

为满足防灾避险功能,公园设计饮水点9个,公共卫生间4处,临时帐篷区5处,直升机停机坪1处。

相关链接

石津灌渠是我国十大灌渠之一,源于黄壁庄水库,绵延千里,汇入渤海。是在“石津运河”和“晋藁渠”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大规模改建配套建成,1949年5月正式通水。
 

推荐阅读:

首届泰山国际兰花节开幕 上千品种兰花汇聚开幕式

北京:顺义花博会主展馆巡礼 建筑施工媲美鸟巢水立方

白露时节花卉管理要点

国槐米径2-20公分苗木报价信息——2009年9月份

(来源: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