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0月18日消息:2000年以来,国家启动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10年间赤峰市累计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59.3亿元,年均5.93亿元;完成治理面积1930万亩,年均193万亩。其中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1075.27万亩,退耕还林工程654 万亩。
近年来,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同荒山、沙地展开斗争,取得了生态建设的明显成效,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使全市林业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截至2009年底统计,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达到6374万亩,森林面积由建国初期的682万亩增加到426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提高到33.58%,活立木蓄积达到5773万立方米。全市国有林场65处,总经营面积2185万亩;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8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处;森林公园13处,总面积268.9万亩,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6处,自治区级森林公园5处,市级森林公园2处。
随着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赤峰市林业产业也在由以木材加工利用为主向利用森林资源的多样性建立多层次、多品种、多效能的产业结构方向转变,形成了以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以林副产品、草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以森林、沙漠、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同步推进的局面,促进生态建设与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全市形成木材加工与综合利用、特色养殖、森林沙漠旅游、森林食品采集加工、生物质能源和种苗花卉业六大林业主导产业。目前全市有木材加工企业500多家,具备了年生产各种半成品和成品人造板材40多万立方米的生产能力。健元鹿业、林源鹿业已经成为中国鹿业的领头军,沙棘、山杏加工产业蓬勃发展。赤峰市森林沙漠旅游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6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和5处自治区级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达到98万人次。逐步形成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和功能,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
赤峰市通过采取大规模的封育禁牧、生态移民等生态建设措施,现有植被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扩大,灾害天气明显减少。1999年至2004年,沙化土地总面积减少923万亩,沙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的历史性转变。森林面积由2000年的3258万亩增加到2009年的4268万亩,年均增加101万亩;森林覆被率由2000年的25.64%增加到33.58%,年均增加0.79个百分点。通过大规模的防沙治沙和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灾害性天气数量逐渐下降,特别是北部旗县6级以上大风和沙尘暴灾害性天气明显减少, 全市2006-2009年平均大风日数比历史平均低87.7%,平均沙尘天数比历史平均低27.98%。
近年来,全市无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发生,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程度有所下降,检疫性有害生物扩散蔓延趋势得到遏制,外来有害生物得到有效防范,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目前,赤峰市共有2786.4万亩公益林纳入了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偿范围,占全市森林面积的66.29%。2004-2009年累计完成国家投资63543.7万元,地方投资978万元,近七成森林保护有了长期的、稳定的投资渠道。
推荐阅读:
(来源:赤峰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