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0月27日消息:“治沙造林在我们泰来县绝对是利国富民的头等大事,我们老百姓中曾流传着‘泰来大沙包,风刮土就 ,春种三茬地,难得半成苗’的顺口溜,现在这种恶劣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观,我们这个小区的36户农民通过治沙造林种地也脱贫致富了。”从2000年就来到江桥镇豆海治沙小区栽树、种植花生绿豆的农民商国森对治沙造林换来生态经济双丰收感触颇深。
据了解,商国森所在的豆海小区开发前植被覆盖率仅为4.6%。2000年开始建设,采取立体开发庄园治沙模式,在区内建标准化节能住宅、栽树、打井上喷灌、客土改造、架设输电线路、修筑生产路,经过多年的治理,小区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植被覆盖率提高到43%,节水灌溉率达到100%,昔日的荒漠变成了绿洲,沙丘变成了高产稳产田。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不足800元,增加到现在的3200元。
泰来县全县境内有6条大沙带,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总长276公里,全县有80%的人口生活在这6条沙带上。沙漠地表形态面积374万亩。每到春季,风起沙扬,流沙埋没村屯、阻塞道路、毁坏农田、淤积水利设施、侵吞草原的现象时常发生,全县每年因此而毁种的沙田面积在10万亩以上,是典型的生态型贫困县。
从1990年起,泰来县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沙治沙工作。2001年,县里制定了8年治沙造林规划,把6条大沙带作为治沙的重点,先后对宁姜至胜利、好新至泰来镇、克利至江桥、大兴至汤池等沙带进行了集中治理,以年均5万亩的进度推进。2000年以来,全县治沙造林先后投入资金1.5亿多元,到2009年末,全县林业用地面积97万亩,有林面积已达75.8万亩,活立木总蓄积263万立方米,建成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庇护了农田和草原,全县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在治沙造林实践中,泰来县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变害为利的治沙之路,创造并推广了三种治沙造林模式。即高效庄园治沙造林模式,该模式以江桥豆海小区为代表;生态屏障治沙造林模式,该模式以宏程屏障治沙区为代表;林水结合综合治沙造林模式,从2001年开始,在宁姜、胜利、好新三个乡规划建设了3处面积1670亩的林水结合生态农业示范区,重点发展绿色食品生产。2007年、2008年、2009年分别在大兴镇、泰来镇建设林水结合治沙项目区三处,总面积2.8万亩,全县现已推广林水结合模式治沙3.5万亩。
据悉,泰来县“十二五”规划的造林目标是到2015年,全县有林面积由2009年的75.8万亩增加到84.6万亩,净增加面积8.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13.8%增加到15.4%;补植未成林面积5.5万亩。
推荐阅读:
(来源:鹤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