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16日消息:前不久,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集体林权和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这一决策,受到伊春上下一致欢迎。因为,5年来的实践证明,实施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已经成为伊春林区致富一方百姓、保护一方生态、促进一方和谐的必由之路。
奔小康 有了指望
“天保”工程实施后,伊春砍树越来越少,这使当地原本就已十分贫困的林业职工,一年中有大半年没活可干、无钱可赚。林业职工奔小康希望渺茫,一直是该市主要领导的一块心病,直至2006年,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在伊春启动,这块心病才有了医治的良药。
乌马河林业局林改户韩祥华原来是乌马河经营所职工,过去,他一年中只有4个月有活干,每月工资500多元;剩下的8个月,只好四处打零工,每天赚20多元,全年收入约8500元,一家4口人,度日艰难。2006年开始,他承包经营了8.3公顷国有林地,年年在林间空地栽树,如今,空地已栽满栽严。今年,他和爱人在林下养鸡1000多只、养鹅700多只,纯收入约4.5万元,年增收3.6万多元。韩祥华告诉记者,明年他将扩大林下鸡、鹅的养殖量,前者增加到5000只,后者增加到3000只。
据该市林改办统计:2006年,全市参与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6623户林改户,共承包经营8万公顷林地,通过发展种植和养殖业,已实现户均增收1.75万元。仅今年,全市林改户改培五味子20公顷、栽植山参344公顷、栽植文冠果0.5公顷、栽植果树1.5公顷、栽植坚果林48公顷、栽培蕨菜0.5公顷、栽培袋装木耳548万袋、栽培架条木耳8000段、栽培袋装香菇2万袋、养猪5375头、养蜂2258箱、养林蛙610万只、养牛360头、养鹿52只、养鹅3500只、养鸡3.37万只。在发展林下经济的同时,林改户通过大力造林,5年来使林木蓄积比2006年净增105万立方米,增值达5.88亿元,每个承包经营户平均增值8.9万元。
“给职工一片青山,就等于给职工一座金山”。短期,职工可通过发展林下经济解决吃饭问题;长期,职工可依赖林地的逐年增值奔向小康。
多栽树 有了动力
由于造林为己,林改户的造林、护林热情空前高涨,从过去的“要我造林”逐步向“我要造林”转变。桃山林业局神树林场退休教师栾继田告诉记者,栽活一棵树,就等于存上一笔钱。2006年,栾继田联合几家亲属,承包经营了58公顷疏林地。至今,他们共造林39.95公顷,栽植落叶松13万多株。经计算,15年后,林木价值可达464万元。
该市林改办的统计结果显示:2006年至今,5个林改试点林业局的林改户,共造林1.08万公顷,是他们所在林业局同期国家投资造林的1.7倍;成活率与保存率均在98%和90%以上,分别比国家投资造林高38%和35%;8万公顷林地1年产生的生态价值是32万元,5年为160万元。
林改户不仅造林热情高涨,护林也格外精心。林改试点5年来,林改户承包经营的8万公顷林地内,未发生一起林政案件和火情、火警。
责、权、利相统一,解放了林业生产力,有效解决了林业发展中投入难、造林难、护林难、防火难等系列问题。林改户通过自我投入、自我管护,让林子长了起来,他们得了经济效益,国家得了生态效益。
包片林有了工作
“天保”工程实施,木材产量锐减,导致伊春林业职工大量下岗。而林改试点,使得“一人承包,全家就业”,极大缓解了林区就业、再就业压力。
乌马河林业局乌马河经营所副所长陈玉琢告诉记者,林改前,所长办公室隔三差五就来拨儿职工,闹着要活干。林改后,全所269户职工户,有了自己的林子,他们开始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林地经营上,至今,全所未发生一起刑事、治安、林政案件,干群关系也融洽了。
于秀莲是桃山林业局神树林场的下岗女工,丈夫张晓刚是该局贮木场的下岗职工。2006年,两口子联合两个哥哥、嫂子、姐姐、姐夫以及父母,承包经营了29.6公顷林地,成立起家庭林场。4家累计收入150万元。
林改试点5年来,林改户共实现就业3.31万人;林改试点前,林改户承包经营的8万公顷林地,每公顷年均投入劳力是0.5个,现在则增至14.7个,是试点前的28.4倍。
不仅如此,被纳入林改试点的5个林业局,也借林改试点之机,以自身拖欠的职工工资,抵顶承包经营职工的承包费,有效解决了企业历史欠账问题。
采访中,记者也发现一些改革中面临的难题。为此,伊春呼吁:一要加大森林抚育力度,简化审批手续;二要扩大林木资产抵押贷款范围,结合林木生长周期长的特点,延长贷款年限;三要完善林木资产保险制度,特别是森林火灾保险制度,建立森林保险新体制、新机制;四要逐步启动林地承包权和林木所有权内部转让程序,为活立木进入市场总结经险、夯实基础;五要逐步扩大试点面积,放大改革综合效益。
推荐阅读:
(来源: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