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22日消息:梅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以色、香、形俱全的品相赢得“花中之王”的称号,深受文人墨客的追捧。老百姓除了能在各大梅园领略梅花的风姿外,每逢春节上市的梅花盆栽也满足了他们在家中赏梅、闻梅的愿望。30年前,梅花盆栽和水仙、杜鹃、山茶一样,同为年宵花市的主要产品,然而在花卉品种繁多、市场竞争激烈的现在,梅花盆栽却退居市场一角,其产量和影响力都无法与主流花卉抗衡。
利润低致使产量缩减
目前年宵市场上的梅花盆栽主要以农户种植为主,产地分布在山东的莱州、临沂;安徽的黄山歙县卖花渔村以及浙江台州等地,年产量近100万盆。农户生产的梅花盆栽缺乏造型,枝条分布杂乱,且多用瓦盆、塘土栽植,一般5年至7年生的梅桩每盆批发价仅为50元至100元。极低的利润使梅花盆栽生产被称为“苦力活”,近年来不少农户开始转产,甚至停产。
江苏如皋、苏州光福等地原来都有梅花盆栽基地,近几年已逐渐消失,而这种趋势在其他地区也已显现。山东莱州宏顺梅园曾带动当地30多户农民成立了梅花盆栽生产合作社,传授给他们技术,但由于无法实现包产包销,现在这30多户中已有70%的面积不再生产梅花。此外,走在盆梅产业化生产前列的山东淄博腾蛟梅艺有限公司也在两年前退出了盆梅生产,该公司销售经理魏建香告诉记者:“以往,我们公司每年春节都有三四万盆梅花盆栽上市,但梅花的销路一直打不开。和其他年宵花相比,梅花花形小,颜色也不够艳丽,普通老百姓不太认可,如果只靠市场零售,走货就会十分缓慢,遇到大的团购订单,销售还相对好些。”
产品技术落后是主因
难道“花中之王”已经不能满足现在老百姓的审美需求了吗?宏顺梅园总经理朱志奇并不以为然,他说,目前各地梅花的旅游市场呈上升趋势,新建的梅园越来越多,景观用梅树的需求也逐渐趋热,可见并不是梅花本身不适应市场需求,而是现在大量的盆梅产品落后于市场的发展。
昆山冯氏大型盆栽园艺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冯炳伟认为,生产出高品质的梅花盆栽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而这正是现在一线生产者十分缺乏的。要想梅花盆栽达到盆景的欣赏水平,需要对枝条进行多次修剪、拔芽,对枝条的过渡进行控制。近年来,他们公司运用“舍利干”的雕刻技术,使梅花盆栽的形态表现出傲骨神韵。此外,使用高品质的紫砂盆和轻质土,也是提升梅花盆栽附加值的方法之一。为备战2011年宵,冯氏公司推出了3000多盆精品梅花盆栽,每盆售价在两百元左右,希望能在年宵市场得到较好的回报。
消费市场需加强引导
消费市场对梅花存在误区也是影响其推广的一大原因。北方冬季室内温度高,而梅花的适应温度在18℃以下,在温度偏高的环境里,梅花花期仅为一个多星期,这让很多消费者误认为梅花花期短。其实,梅花在正常温度下开花时间为20天至一个月。北方地区的消费者可以将梅花盆栽放置在家中的阳台、飘窗等温度偏低的地方。
冯炳伟认为,流行文化的低俗化、精神生活的浮躁和感观享受的直觉化,是使梅花这朵“高雅之花”的市场越来越小的根本原因。传统文化的缺失使现代人对梅花文化的理解出现断层,许多人认为梅花音同“霉”,作为礼品不太吉利。在现有的文化氛围下,梅花只能被定位成“文化人的花”。好的梅花盆景,是美术、文学、艺术、盆景爱好者钟爱的产品,如何使它们与这个消费群体相结合,是目前从业者需要解答的商业课题。
当然,对大众进行梅花文化的普及也是一件长期而不可忽视的工作。朱志奇就邀请了北京的画家画制了百幅梅花,并将之雕刻成百梅石雕,放在梅园里供游人欣赏。同样,从业者和行业协会可以更多地通过文学、画展、摄影、梅展、影视等方式,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梅花、喜欢梅花,进而种养梅花。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花卉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