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面斑驳发黄的墙壁上,留下了老一辈护林人的护林诺言
中国园林网11月23日消息:在恩平市锦江水库集雨区的河排林场,共有森林面积15万亩,莽莽山林环绕清澈碧绿的锦江河流,郁郁葱葱,生气勃勃。也许在外人看来,在如此美景中工作,过着桃花源般与世隔绝的生活,是一种别样的幸福。但是,只有当你走入其中,倾听他们的故事时,才能真正体会到,在这一片密林背后,护林人流下了多少辛勤的汗水,经历了多少艰苦与寂寥。
近日,记者来到了河排林场第五工区,走近了几名护林人的生活和工作。
交通不便
民警巡查顺便送食物
护林人平时都不出山,只有到圩日的时候,才会派人出去买些生活必需品。
近日的一天早上9时左右,记者在锦江水库码头看到了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河排林场第五工区的区长周华彬。周华彬今年45岁,到第五工区从事护林工作已经是第5个年头了。
同行的还有河排派出所的4位民警,他们当天正好要去林区巡查。记者看到民警们还提着几个小袋子,里面装着羊肉和菜心。经介绍,记者才知道,第五工区是目前河排林场所有工区中唯一还没有通陆路的地方,交通极不方便,所以工区的护林人平时都不出山,只有到圩日的时候,才会派人出去买些生活必需品。民警到这个区巡查时,总会顺便带上一些食物,犒劳一下护林兄弟。
生活枯燥
想看电视还得靠运气
看电视是他们平时最大的消遣,却也是奢侈的消遣。因为工区内不通电,他们只能靠一个小型水力发电机来发电。
9时10分,一行人乘船从码头出发。在船上,周华彬向记者简单介绍了河排林场护林人的情况。
河排林场一共有7个工区,10个护林点,护林人70名。当天去的第五工区共有森林面积3.5万亩,水域面积1.8万亩,包括马坑、牛朗、溜子坑3个护林点。此工区共有5个护林人,周华彬是工区区长。他们平时出入都是使用一艘仅8匹马力的电动小船,到锦江水库码头要一个半小时,所以他们平时吃住都在工区里,很少出来。每天早上6时左右,他们便要起床准备生活和工作,每天的工作便是巡山、护林防火,防止一些人进来偷砍木材和偷猎,平时还有一定的林木养护工作。
“一般来说极少出现火灾、偷猎情况,几乎每天就是巡山、吃饭、睡觉。”周华彬苦笑着说,在他看来,护林工作单调乏味,每天重复同样的生活。闲暇时,周华彬便看看报纸和小说。看电视是他们平时最大的消遣,却也是奢侈的消遣。因为工区内不通电,他们只能靠一个小型水力发电机来发电。“水流足的时候还能发点电,没水就只能点煤油灯了。”周华彬调侃着说,他们想看电视还得靠运气。
与世隔绝
名副其实的“三不通”地带
这里不仅不通路、不通电,连信号也不通,真是名副其实的“三不通”地带。
一路上,周华彬向记者介绍林区的地理情况,在这里生活了5年的他,早已将一草一木都记入了心间。走到半路,记者发现手机没了信号,看来这里不仅不通路、不通电,连信号也不通,真是名副其实的“三不通”地带。
上午10时左右,我们终于来到了牛朗护林点,建在河边的一栋水泥平房,便是第五工区的办公室和住房,周华彬和其他2位护林人平时便住在这里,另外两名护林人则住在离他们4公里以外的马坑。走进办公室,里面的陈设十分简单,一张茶几,几张凳子,一台21寸的旧彩电,一部电话。记者注意到,电话连接着一个大蓄电池。
水泥平房的旁边还有一座木头打造的棚子,这便是他们的厨房。房子四周开垦了几块菜地,再往山上走一段便是旧工区办公室,已被周华彬改造成了养鸡场。周华彬告诉记者,在工区内他们过着最原始的自产自给的生活,自己种菜、养鸡、洗衣、做饭。从旧工区办公室再往前走一段,便看到了一个红砖房,这便是他们的“发电厂”。“发电效果很差,有时只能发电一个多小时,跑过来发电,走回去时,电就快用完了。”周华彬苦笑着说。
对于未来,他没有多想,他觉得现在这份工作挺好的,至少比在外面打工轻松许多,而且在这里护林还能比林场职工拿到更多的补贴。
曾经热闹
大造林时聚集了200多人
20年前大造林的时候,这里曾热闹一时,聚集了大概有200多名造林、护林人。
在稍作准备之后,记者便和周华彬、几位民警乘船到工区另一个护林点溜子坑去巡查。
茂密的山林中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可走,周围荒无人烟,不说话的时候,能清晰地听见流水的声音和鸟叫声,沿途还有不少蚊子,记者不小心被叮了一下,手臂便立刻肿起一个小包。小路旁长满了灌木,走到茂密处,还得用手拨开才能行进。很难想象,周华彬等护林人许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在这样的山林间穿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行走了20多分钟,我们竟看见了几间房子。再往前走,赫然发现竟是一个小村庄,大概有近10间房,但早已废弃,破旧不堪。周华彬告诉记者,20年前大造林的时候,这里曾热闹一时,聚集了大概有200多名造林、护林人,这些房子便是当时他们的住所。
记者观察发现,这些房子大部分虽破旧,但整体完好,部分成了断壁残坦,几乎所有的房子里里外外都被涂成了“大花脸”,写着稀奇古怪的文字。在一间房的外墙,斑驳发黄的墙壁上依稀可见“场社队(护林联防)公约”,想必是老一代护林人留下的印记。
苦中有乐
个个都有两手厨艺
周华彬说,他本来不会煮饭,到这里工作后才学会的,厨艺都是被逼出来的。
巡视到中午12时左右,我们赶回工区吃午饭,另外几个护林人已经在他们的厨房里忙开了,切菜、烧火、煮饭,每个人都显得很熟练。
“我们每个人都是厨师呢。”周华彬笑着说,他本来不会煮饭,都是来到这里工作后才学会的,厨艺都是被逼出来的。“你不会不行呀,不煮没饭吃呀。”在一阵阵玩笑声中,气氛热闹而轻松。周华彬和几个护林人似乎也因为有访客到来显得特别开心。他告诉记者,平时他们可鲜有这样热闹的场面,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人默默地工作、生活。
离别时,周华彬还热情地邀请记者有空常来坐坐。当记者上船离去时,似乎看到了他们脸上的一丝落寞。朋友的探访,热闹的生活,在他们眼中似乎显得那么向往。
推荐阅读:
(来源:江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