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14日消息:2009年11月11日,兴庆区大新镇塔桥村花卉园区12.4万平方米的大棚被大雪压塌,造成损失近6000万元。时隔两个多月,倒塌温棚依旧是残垣断壁。1月13日,兴庆区召开座谈会,研究温棚重建问题的同时,就花卉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解决办法也进行了讨论。
曾经,种花好过种菜
“我们到甘肃考察,发现种花能挣钱,就决定试一试。”2005年,塔桥村党支部书记王永和村里的几户人家在种菜的温棚里种起了花,成为兴庆区发展花卉产业的“先头兵”。转眼几年过去了,种花的经济效益远高于蔬菜,尝到甜头的王永,在当年的兴庆区人代会上提出在塔桥村发展花卉产业。他对兴庆区领导说:“贺兰种菜、永宁种林果,兴庆区就种花!”
“2005年的时候,塔桥村种菜已经种得很好,但是菜价一般,还不好卖,我们的花却种得特别好,净收入比蔬菜翻番。”王永说。2007年,兴庆区委、区政府对银川市的花卉市场进行了考察,最终将塔桥村的发展方向定位为“花卉村”。“银川市的花卉市场全部被云南等地的花卉占据,本地花卉几乎没有,但是需求量却在逐年增加。”王永说。从塔桥村有了第一批种花农户至今,塔桥村已经发展花卉种植面积1000多亩,建成塔桥花卉种植园区,吸引11家企业入园。
现在,缺技术 缺种苗 缺市场
如今,塔桥“花卉村”已名扬全区,然而,塔桥村却面临着尴尬的发展局面:全村876户农户,种花的农户仅有10余户,多数是外来花企、农户租棚种花,2009年,蔬菜价格大幅上涨,许多农户又选择退花种菜。
“种菜要中学水平、种花得要大学水平!”王永说,农户缺乏种花的专业技术知识,种出的花卉质量不高、品种单一,导致销售市场狭小,只产不销,农户就没有了种花的积极性。据了解,目前兴庆区蔬菜花卉方面的技术人员有20多位,其中,专业的花卉技术人员仅有2位,各乡镇指导农户种花的技术员均由蔬菜技术员兼任。
除去技术,种苗、市场也成为农户种花的“门槛”。虽然经过多年发展,但是我区仍然没有自己的花卉种苗基地,农户种花从外地购买种苗不仅成本高,而且容易够买到假的种苗。同时,种花农户的销售主要依靠一两家效益好的花企,存在价格压制、资金滞压等问题,使农户培育出的花无法直接走向市场。
雪压大棚发生后,从兴庆区领导到农户都意识到,塔桥村花卉产业正遭受着其他产业的冲击。“从倒塌大棚的内部设施看,一些农户已有放弃种花,搞仓储物流之意。”兴庆区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说,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塔桥村逐渐成为城乡结合部,在许多农户眼里,盖房子、搞仓储物流更能挣钱,发展花卉的决心逐渐淡漠。
技术、种苗……种种不利因素都成为“花卉村”未来发展的绊脚石。
以后,需实行工厂化种植、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体系
“兴庆区发展花卉的优点在于光照、温度及大棚数量,缺点在于土壤含碱性,种花第一年开花,第二年就蔫了。”兴庆区农牧局的工作人员建议,要做好花卉产业,一定要实行工厂化种植,温棚内要安装暖气等辅助设施,打好基础才能提高花的质量,同时注意更新品种,市场才能得到拓展。
直接与农户、市场接触的花企则提出成立花卉产业培训基地及专家服务组,定期为农户、企业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并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体系。“鲜切花是一种节假日经济,农户一旦错过时机,鲜花就不值钱了,像本月20日到元宵节前,就是鲜花销售的好季节。”天地缘花卉公司总经理施栋说,一旦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建立起来,农户可灵活掌握出库时间,捕获销售良机,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
尽管面对诸多“绊脚石”,兴庆区各花企仍然坚定发展花卉产业的信心,计划出台支持花卉产业发展、大规模培训花农两项方案。“据了解,2009年,银川地区花卉的销售数量是1.2亿枝左右,自产占有率不到30%,多数依靠外来市场,发展的潜力还是很大。”施栋说。
(来源:银川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