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21日消息:昨日,莫愁湖畔华园小区的居民向记者反映,莫愁湖要移栽北大门的水杉林建设数千平方米的商业用房,公园内书画院等文化场馆也租出去成了“休闲会所”,夜夜笙歌,影响了公园环境。
而公园方回应,莫愁湖北大门拟建的是游客服务中心,是公园创建4A景区必须的配套,同时也是为了以租金平衡收支。眼下,公园一方面经营困难,一方面又要为免费开放做准备,两方面的压力促使公园要配建休闲配套设施,增加物业收入。
在南京,不管是已免费开放还是准备开放的公园,像莫愁湖这样出租“养家”的不少。从东郊梅花谷、前湖边的水吧、鲍翅馆,到玄武湖边的珍膳舫、水上高尔夫,乃至石头城下不久前新开的大排档,休闲会所、“吃吃喝喝”竞相扎堆公园,带来不菲收入的同时,也对景观和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虽然莫愁湖公园方称,拟建的“游客服务中心”建筑限高,且补栽绿化超过毁坏的绿地,但由于湖东岸高层建筑遮挡,如在北面建成一排建筑,莫愁湖真的成了“洗脚盆”了。附近居民直陈公园此举是“割肉补疮”,让莫愁湖景观“雪上加霜”。
财政补贴不足,历史包袱重,“养家”步履维艰
南京已有10多座公园对市民免费开放,下一步莫愁湖、古林公园也将免费开放。由于财政补贴不足,这些公园便“千方百计搞创收”,但多数公园依然活得艰难。园林部门认为,相对于越建越多、越来越漂亮的广场绿地,城市公园吸引力下降,而其本身历史包袱重、欠缺旅游“卖点”,加速了经营的滑坡。
莫愁湖330名员工中退休的达150人,在职职工中已有50多人分流出去搞“园外经济”,接绿化工程,搞花卉租摆,甚至为挣个一二十万元钱,跑到江宁的小区承包绿化养护,“但凡能挣钱的法子都想了、都做了,可每年还是亏损,员工每月才1500-1700元”。公园要免费开放,可财政只补门票那一块,“靠园吃园”,建房出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都说免费开放后能带动商业经营,可到玄武湖环湖路的市民往往自带饮料、点心,小卖部的生意没见多好,倒是落下了不少垃圾,安保、清洁的工人增加了70多人。”玄武湖一位职工说。清凉山公园也有类似的经历,免费开放后,财政只补50万元一年,而他们平常一年的收入70多万元,原指望开放后能带来“园中园”的收入,可龚贤纪念馆、李剑晨艺术馆一年的门票不超过1万元,水电费都不够。
南京的公园补助政策是“补事不补人”。“我们很努力了,员工工资抵不上环卫工人,”南京某公园负责人说:“公园想搞些游艺设施、建些物业出租贴补,可动不动‘这不能碰,那不能碰’,条条框框太多,这等于给了我们计划经济的政策,要我们赚市场经济的钱。”
用好“补助之手”,免费开放后依然能够活得好
外有建设保护限制,内有“吃饭”和发展压力,公园开放后最终靠什么养活自己?专家认为,公园姓“公”,政府虽不能“包办”、但还是应主导公园发展,在维持公园公益性和景观保护的前提下,创造条件让公园拓展市场。
许多人觉得,公交、环卫等“动态经营”的项目是公共服务,政府可以补助、补贴甚至包揽,公园是城市的“静态资源”,可以“听任其便”。这其实是个误区。因为公园满足市民游乐休闲需求,同样需要管理、运营。如果免费开放,其实是向市民免费提供优美的景观和环境,需要政府像对待公交那样,赎回或补助“公益服务”。
认识到这一点,国内许多城市公园免费开放后,多予以倾斜和补助政策,分担公园成本压力。据介绍,广州不但对免费公园门票足额补偿,还对因游人增加的管理成本予以补助;长沙公园开放后核定门票补偿,补偿标准还有5%的递增。对于退休职工多的历史遗留问题,上海某公园的做法是剥离老职工进社保,让公园“轻装上阵”。
常州把十几座公园敞开给市民,政府斥资20多亿元整治公园环境,科学规划配建了经营设施、游乐场所,交与园方经营,“政府一次投入,公园永久收益”。
专家认为,眼下城市公园一方面积重难返,一方面免费开放已是大势所趋,在此情形下政府对其公益服务给予足够的政策扶持与统筹规划、资金投入,让公园开放后依然活得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未尝不是好时机。若是听任公园违规建房租房,将来极有可能要走弯路――就像眼下玄武湖整治中,要把建好的“水岸会所”拆掉,还绿还水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