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揭晓 青岛夺得全国大奖

2010年01月22日 10:04半岛都市报

《五月的风》

《五月的风》

百花苑中的雕塑《蒲松龄》(

百花苑中的雕塑《蒲松龄》

中国园林网1月22日消息:雕塑《五月的风》是山东青岛的标志。如今,这个青岛的文化地标还是雕塑作品中的“国宝”。1月21日,从市规划局传来喜讯,近日揭晓的“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中,《五月的风》、《蒲松龄》两件雕塑作品榜上有名,同时,东海路系列组雕获得提名奖。

青岛摘下三个大奖

“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近日在北京揭晓。该奖项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共同委托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开展,评选活动共收到各地推荐作品902件(组),涵盖了各省区市以及港澳地区。

据悉,评选委员会成员中不仅有两院院士,也涵盖了雕塑、建筑、园林、规划等领域的专家学者。

“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评选入选作品的基本条件为:突出城市雕塑公共艺术的特点,强调城市雕塑的公众性和环境影响。要求入选作品思想内容积极向上,弘扬主旋律,反映时代精神;文化内涵丰富,艺术水平高,与城市历史、文化和环境相协调;在社会公众中有着广泛的认同和影响。评选结果显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大型雕塑》、《宋庆龄像》、《五月的风》、《蒲松龄》等60个城市雕塑项目获得“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丰收门》、《青岛东海路系列组雕》等40个城市雕塑项目获得“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提名奖”。

东海路系列组雕

东海路系列组雕

雕塑院里的雕塑

雕塑院里的雕塑

 三件“国宝”保护完好

据介绍,“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两部名义设立的城市雕塑最高奖项,此次评选既是对新中国六十年城市雕塑建设成就的总结,也是对新时期城市雕塑创作的理性引导。获奖作品不仅代表了目前全国雕塑作品的最高水平,也是我国历史发展进程和时代精神风貌的见证和彰显。

“青岛是全国同级城市中获奖作品最多的城市之一,这些雕塑既是我们城市的骄傲,也是国宝。”青岛市雕塑办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像《五月的风》不仅是青岛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全国可数的雕塑文化遗产。1月21日,记者实地查看了《五月的风》、《蒲松龄》、《青岛东海路系列组雕》,发现这些雕塑作品目前都保存完好。

据了解,下一步有关部门还将给这些雕塑作品戴上“荣誉章”——将“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证书刻到简介中。

三获奖作品均出自名家手

记者从市雕塑办等部门获悉,获奖的三件作品《五月的风》、《蒲松龄》和《青岛东海路系列组雕》均出自雕塑名家之手。其中,《五月的风》高30米,直径27米,采用螺旋向上的钢体结构组合,以单纯洗炼的造型元素排列组合为旋转腾升的“风”之造型,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1997年落成后成为青岛著名一景。其作者是雕塑家黄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他还是合肥市和平广场雕塑《天地间》的作者。

《蒲松龄》如今展示在百花苑,其作者是著名雕塑家曹春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是全国城雕委委员 、艺委会秘书长,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他擅长人物雕塑。1995年,青岛兴建百花苑雕塑园时,《蒲松龄》应征入选。

《青岛东海路系列组雕》是东海路上的一排大型石雕圆柱,东海路建成后,该系列组雕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聘请国内外设计单位精心设计而成。(文/记者 陈浩杰 图/记者 陆金星)

■记者探访

部分雕塑拿大奖,难掩雕塑整体在青的尴尬———雕塑,雕塑园里没几个

一位曾密切关注过青岛雕塑的政府工作人员王先生,在获悉《五月的风》等雕塑作品获得“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后,高兴之余又很伤感。他说,拥有400多件雕塑的青岛雕塑园内雕塑已基本一空,曾经在全国享誉一时的青岛雕塑园眼下已名存实亡。

位于东海东路的雕塑园于2000年建成,前几年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由于举办了一系列顶级的雕塑展,成为当时雕塑爱好者“朝圣”的地方,最多时拥有400多个雕塑作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初的雕塑出现了缺损、丢失的情况,目前室外雕塑作品已不足10处,雕塑园也变得日渐冷清。其间,雕塑园的管理部门也几经更迭,目前由崂山区负责管理。据市规划局等部门的有关资料记载,在上世纪80年代召开的全国第三次雕塑会议上,青岛曾被确定为全国十个城市雕塑重点发展城市之一。随着雕塑园的惨淡,这一发展计划也成为空谈。

推荐阅读:

沂州海棠热销羊城 临沂花农节前催花

菏泽:人大代表表示牡丹城应建设高标准花木市场

福清检验检疫局加强出口花卉检验检疫监管

苏派盆景期待“复兴” 让快生活唤回慢艺术

(来源:半岛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