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22日消息:昨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我省天保工程一期建设情况。自1998年我省在全国率先试点天保工程建设以来,全省落实森林管护责任面积3.23亿亩,12年来累计营造公益林808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4.23%提高到34.41%,全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促进了林区经济结构调整,增加了林业职工和林农收入,为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据了解,天保工程一期建设今年底全面结束,明年天保实施二期工程。
全省
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自1998年国家作出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四川率先进行试点,天然林保护工程成效显著。数据显示,全省落实森林管护责任面积3.23亿亩,是国家森林管护计划面积2.88亿亩的112%。12年来,累计营造公益林8082万亩;完成森林抚育870万亩次,人工促进天然更新44万亩;林业富余人员由91390人降低到44099人,减少52%;工程区12万多名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纳入了省和地方养老保险统筹,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医疗、工伤、失业、生育“四项”保险得到了全面落实,工程区林业职工的社会保险体系基本建成。全省累计完成中央投入204.24亿元。
天保工程实施12年来,全省圆满完成了一期建设的各项任务,而天保工程的效果如何显现?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实施天然林禁伐,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实施天保工程后,全省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全省森林面积由工程实施之初的1.76亿亩上升到2.5亿亩,活立木总蓄积量由14.65亿立方米增加到17.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24.23%提高到34.41%。
同时,天保工程的实施改善了生态环境,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数据显示,根据天保工程生态效益2009年度监测报告表明:2009年全省天保工程森林减少土壤侵蚀量10456.57万吨,涵养水源量702.93亿吨,固定碳量7045.32万吨,释放氧气14996.88万吨,净化空气污染物42756.11万吨,提供空气负离子135580.20万亿个。森林提供的保育土壤、涵养水源、固碳制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森林游憩等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总计12455.76亿元。
另外,通过天保工程的实施,还促进了林区经济结构调整,增加了林业职工和林农收入。据了解,天保工程投资增加了林农劳务收入,推动了生态旅游、干果、木本药材、竹业、生物质能源林等特色林业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多元化生态经济发展的步伐,改变了天保工程实施前林业“木头产业”和重点林区县“木头财政”局面。2009年全省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953亿元,是1997年81.5亿元的11倍多。
而除此之外,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还在林业职工得到妥善安排,维护林区稳定;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提升,提高社会生态文明程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成都
据了解,1998年,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我市全面停止天然林的采伐,开始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试点;2000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在我市除五城区以外的14个区(市)县全面启动。
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我市完成常年森林管护计划572.39万亩,营建公益林88.43万亩,分流安置富余职工1250人,全面落实各项保险政策。
数据显示,通过天保工程的实施,全市造林绿化成果得以巩固,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全市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30%提高到2008年的36.8%,森林植被得到了全面恢复性增长。而经测算,成都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每年为256.54亿元。
不仅如此,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我市林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项保险按政策得到了全面落实,参保率100%,费用缴交率100%,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国有森工企业(林场)职工社会保险体系基本建成,五项保险均做到了应保尽保,目前均足额缴交了相关费用。
经过10年的工程建设,有效治理了我市森林生态环境,推进了林业生态产业的发展,我市林业建设步入“治理大于破坏,森林植被恢复性增长,生态产业加速发展”的阶段。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我省“建设生态四川”的战略目标作出了突出贡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