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24日消息:近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林业厅副巡视员蓝晓光在会上介绍了我省5年一次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最新情况,也是我省“十一五”林业发展成就的报告。
森林具有很强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作为重要的省情数据,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可为政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经济和生态建设规划提供重要依据。尤其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社会相继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外交”。因此,发展森林资源、注重生态和经济价值,不仅是提高农民收入、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基础,更能使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2009年,省林业厅组织开展了5年一次的最新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并首次完成全省森林生态价值、资产价值的评估。
一、森林资源状况
本次清查结果显示:浙江省现有林地面积660.74万公顷。森林面积601.3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0.58%。活立木总蓄积2.42亿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2.17亿立方米。森林面积中,乔木林410.07万公顷,竹林83.34万公顷,经济林107.95万公顷。按起源分,天然林342.83万公顷,人工林258.53万公顷。毛竹总株数20.23亿株。以上数据中森林覆盖率、毛竹面积和株数均名列全国前茅。
与前5年相比,我省的森林资源延续了前一间隔期的良好发展势头,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和突出特点。
一是森林面积稳步增长。5年间,森林面积增加了16.94万公顷,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半中等林区县的森林面积。我省森林覆盖率已处高位,森林面积增长的空间已十分有限,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
二是森林蓄积持续增加。5年间,虽然遭受百年不遇的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但依然实现较大增长。活立木总蓄积年均增加960万立方米,5年增长25%,是全国同期增长速度的2.5倍,并以全国1%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国4%的新增林木蓄积总量。同时,森林蓄积量年均增长900万立方米,5年增长26%。
三是森林质量继续改善。表现在:单位面积蓄积量不断上升,森林郁闭度进一步提高。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从43.76立方米上升到52.87立方米,增加了9.11立方米,5年增加20%;郁闭度由0.53上升为0.56;单位面积平均株数从每公顷1266株上升到1494株。这是我省林业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提质增效的结果,表明森林资源发展已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
四是森林结构趋于合理。森林中的天然林比例从5年前的54%上升至57%,人工林下降至43%。乔木林中生态功能相对较强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比例从39%上升至46%;近成过熟林比例从18%上升至23%。阔叶林面积的大幅增加反映出我省实施的重点公益林建设、阔叶林发展、重点防护林建设等工程已见成效,也是我省贯彻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营林思想的集中体现。由于阔叶林,尤其是常绿阔叶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抗病减灾、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比针叶林有更大的优势,因此,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省的森林生态功能已经得到增强。
二、森林生态价值
这次连清中首次完成的全省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标志着我省在森林功能定量评估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据调查,我省的森林群落结构比较完整,具有乔木林、灌木林、草本三层完整结构的面积占了乔木林的57.82%。森林受各种灾害的受灾程度以轻中度为主,未受灾的森林面积占82.17%;受灾森林中因气候造成灾害的占88.17%。森林健康等级为健康级的比例达到77.67%。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总体上属中等偏上水平,森林植被类型、森林类型、乔木林龄组类型较丰富。
森林的储碳能力十分强大,陆地上约80%的地上碳储量和40%的地下碳储量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森林的固碳能力是评价全球大气碳收支的重要参数,而计算碳储量的基础就是森林生物量。据研究,我省森林植被生物量为3.7亿吨,碳储量为1.83亿吨,相当于燃烧2.6亿吨标准煤产生的碳排放量。
森林的生态价值体现在诸多方面。据测定,2009年我省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年总价值3558.73亿元,具体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一是涵养水源功能。指森林调节水量和净化水质的作用。全省森林生态系统年涵养水源量为131亿立方米,大约相当于2009年全省总用水量的60.3%和全省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的56.8%。调节水量和净化水质年产生价值1377.71亿元。
二是固土保肥功能。指森林减少土壤受侵蚀冲刷,保持土壤肥力的作用。我省森林年固土量为2.1亿吨,相当于全省每平方公里土地减少2000吨土壤流失。森林年保肥量为939万吨,如按含氮量14%计算,折合氮肥6700万吨。固土保肥年价值320.22亿元。
三是固碳释氧功能。指森林固定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的作用,这也是森林应对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功效。我省森林年吸收二氧化碳5400万吨,约为260万辆出租车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我省同期二氧化碳碳排放总量的12%;释放氧气3900万吨,固碳释氧年价值568.72亿元。
四是积累营养物质功能。我省森林年积累营养物质39.13万吨,产生价值47.01亿元。
五是净化大气功能。我省森林年吸收污染物59万吨,滞尘1.2亿吨,净化大气年价值185.54亿元。
六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功能。我省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年价值875.63亿元。还有森林旅游年产生价值183.9亿元。
三、森林资产评估
森林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随着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林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人们对了解森林资源的资产状况提出了迫切需求。为此,我省在国内首次开展省域范围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这是本次连清工作的又一项新成果,对于推进森林资源的资产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经济功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据评估,全省森林资源资产总价值量3387.79亿元。其中:经济林资产1341.93亿元,占39.61%;竹林资产911.65亿元,占26.91%;乔木林资产880.30亿元,占25.98%;其他森林资产253.91亿元,占7.50%。
森林的经济功能,与森林产业发展、与山区农民就业增收息息相关。通过森林经济价值的评估,给了我们多方面的启示。
第一,我省森林资源中蕴藏着巨大的资产价值量。全省森林资源资产总价值量高达3388亿元,若按50%的贷款抵押率计算,则可质押林业信贷近1700亿元,接近于2009年全省农村信用机构的农业贷款总额,表明我省森林的融资潜力巨大。掌握这一数据,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具有重要意义。至目前,通过林权抵押贷款,全省已累计变现30多亿元,使5万多农户获得生产资金,为林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后劲。
第二,我省的经济林和竹林体现出较高的经济价值。经济林、竹林分别以占森林面积17.9%和13.6%的比例,发挥出占39.6%和26.9%的经济价值,成为我省农民的主要林业收入来源。经济林单位面积价值为12.43万元/公顷、竹林为10.94万元/公顷,分别是乔木林的5.8倍和5.1倍。
第三,动态数据表明一些森林经营措施已显现明显成效。5年间,全省森林资源资产总价值量增加252.23亿元,平均每年增量50.45亿元。以竹林为例,资产增长最快,通过加大抚育和经营力度,实施提质增效、低产林改造工程等, 5年增加105亿元,平均每年增加21亿元。
第四,森林资产价值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重要贡献。2009年,全省森林资源资产总生产值647.46亿元,净生产值232.23亿元,按全省2009年的3282万农业人口计算,相当于增加农民人均年纯收入707元。这充分体现了森林在推动农民增收方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十一五”成效及“十二五”重点
上述数据反映的森林资源发展态势及其产生的巨大效益,是我省“十一五”林业建设成就的最好体现,是中央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林业建设的结果。表明5年来省委省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强农惠林政策、实施的重大林业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十一五”期间:重点生态工程顺利推进。省级以上公益林新增917.48万亩,总面积达到3910.48万亩;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亩17元,直接惠及到全省12200个村、61.76万个农户。完成重点工程人工造林96.3万亩,建设绿色通道5912公里、清水河道岸绿工程7399公里、生物防火林带5800公里。林业产业持续发展。2009年全省林业行业年总产值达到1576亿元,比2005年增长48.6%,实现了从森林资源小省向林业产业大省的跨越,许多山区农民依靠林业走上了富裕的道路。资源林政管理得到加强。林业立法、制度创新、严格执法、动态监测、疫病防控、物种保护、湿地管理等等都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关注森林”活动蓬勃开展。全省已创建国家、省级“森林城市”10个,县级以上绿化示范村3510个,绿化示范乡镇15个;共有130多万人次参与省树省花评选活动;全民义务植树、认建认管认养绿地蔚然成风。森博会、花博会、森林旅游节,成为林业知名品牌。林业改革增添新的活力。率先在全国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额返还林业“两金”,省级财政转移支付总额1.6亿元。率先开展政策性林木综合保险工作,承保面达30%以上。
虽然我省林业继续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但从清查结果看也反映出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森林面积增长难度加大;森林质量依然低下;平原地区森林资源十分缺乏,林木覆盖率仅为14.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林农增收仍有很大潜力没有挖掘。总之,我省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今年6月,省委第十二届七次会议作出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平原绿化面积稳步提高,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城乡环境不断优化,宜居水平不断提高”的生态建设目标。要求加快建设“森林浙江”,到201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1%以上,平原区林木覆盖率18%以上,林木蓄积量净增5000万立方米以上,林业行业社会总产值超2000亿元。按此目标,“十二五”期间我省将以占全国1%的土地面积,承担占全国9%的林木蓄积增量,这将是我省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为国家作出的一大贡献。
为此,“十二五”林业发展将以森林生态、森林产业、森林文化三大体系为建设重点,以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为主线,以资源保护和科技创新为支撑。努力从注重增加森林面积向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蓄积量,提升森林碳汇能力转变;从单一的森林结构向复层稳定的森林结构转变;从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向湿地生态系统、平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城市(镇)复合生态系统等转变;从重点发展山区向山区、平原共同发展的方向转变;从注重一产向一二三产共同发展转变;从部门发展森林向全社会关注森林、发展森林转变,全面实现“森林浙江”的目标要求。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