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青山”也要“金山” 普洱市大力推进中低产林改造

2010年01月05日 09:15云南日报

中国园林网1月5日消息:阳光下,一人多高的思茅松郁郁葱葱。站在已经蔚然成林的思茅松旁,思茅区南屏镇三棵桩村村主任李文忠脸上满是欣喜和希望。他告诉记者,三棵桩村2005年规划实施1500亩中低产林改造,调动了当地群众的积极性,造林4年苗木平均成活率达到了90%,幼树长势良好,已基本郁闭成林。“过不了几年,这些优质的思茅松就是搞林业加工的最好原料,村民也会增加不少收入”,李文忠高兴地说。

加工企业需要什么原料就发展什么,什么树种的经济价值高就种什么。2009年,普洱市全面加快中低产林改造,力争用6年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改造400万亩左右中低产林,使低产低价值的树林变成高产优质林,夯实林产业发展的基础,推动整个林产业快速发展。2009年普洱市已经完成低产林改造15.5万亩,2010年改造50万亩所需的种苗也已经全部准备完毕。

要“青山”也要“金山” 普洱市大力推进中低产林改造

一场规模空前提高林地生产力的行动在普洱山林间展开。

科技兴林解决大与弱的矛盾

普洱是林业大市同时又是林业弱市。

这是采访中反复听到的一句话。说普洱林业之大,是说资源的富集,包括了林业用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木材蓄积量等主要指标都在全省名列前茅,人均指标也远远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据2005年第三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全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31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0.6%,居全省各州市之首;森林覆盖率达64.9%,林木绿化率67.2%,活立木总蓄积2.25亿立方米。说普洱林业之弱,是说普洱林业产业小、企业弱、林农收入低、经济效益差,处于“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状况。

形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很多,传统的粗放经营是重要因素。普洱市政协副主席、市林业局副局长陈建疆认为,普洱林产业搞了几十年,很大程度还是“靠天吃饭”,土地多、气候好、前辈人砍的少,这样的地方林产业的情况就会好些。绝大部分地方还是重采伐轻造林,砍了好的留下差的,致使树林的质量越来越差,出材率越来越低,专业术语称之为林分质量差。普洱市313万公顷的林业用地面积中,灌木林地、无林地的面积有28万公顷,另外还有大量的疏林地。大量经济价值低下的商品林存在,是制约着普洱林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

破解资源大市与林业弱市的尴尬,中低产林改造是基础。只有大面积的商品林地实现高产稳产,提供出优质充足的原料,林产业发展的基础才能更加稳固,林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才能提升,涉林农户的收入才会有大的提高。普洱市找准症结,提出了林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要又见青山又见材”,原普洱市委书记高旭升说:“中低产林改造是把林地种‘活’、念好‘山’字经的关键所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在严格保护公益林、生态林、水源林和自然保护区林地的前提下,把荒山荒地和经济效益低的灌木林改造成速生丰产林、特色经济林,使林产业的发展活力更加强劲,使林农得到实惠。”

2009年,普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对中低产林改造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在此基础上,普洱市中低产林改造的目标、实施办法、优惠政策等相继出台,提出要以调整森林结构,培育优质高效商品林和特色经济林,提升林分质量,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为目标,科技支撑为手段,林权所有者和使用者为实施主体,通过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有步骤地推进中低产林改造。普洱市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中低产林改造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派出党政考察团赴广西学习考察,举办了由各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和林业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中低产林改造研讨班。市、县 (区)、乡(镇)逐级签订责任书,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推荐阅读:

全力以赴致力建造精品工程绿博园郑州园开工

如皋市森林覆盖率、城区绿化覆盖率均超小康目标值

重庆:武隆县积极推行退耕还林多种经营模式

538万林农领证 60亿助推森林重庆[分页]

要“青山”也要“金山” 普洱市大力推进中低产林改造

 转变方式 推动生态产业并进

转变增长方式对于普洱林产业来说迫在眉睫。

重采伐轻造林的林产业发展模式,留下了大片的中低产林,造成很多树林“远看成林走近无材”。更严重的是,由此还形成了急功近利的经营观念和寅吃卯粮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好林子减少、出材率降低,实际上不断提高了经营成本,使林产业比较效益逐步下滑,普洱的一位老林业人因此发出了林产业“难以为继”的担忧。

普洱林产业的走向,关乎百万林农以及几百家涉林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面对困扰,普洱市不回避,不退缩,加快林产业改革发展的声音掷地有声:以现代林业理念为引领,加快转变增长方式;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资源的巨大潜力,全面提升林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区域化布局、规范化种植、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走生态、产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低产林改造中,又如何树立现代林业理念?在一次调研中,高旭升指出,实施中低产林改造工程,不是简单的植树造林,而是要搞活青山,不断激活经营机制,实现林地资源的集约经营和优化配置。在2009年10月份召开的林业工作会议上,普洱市提出了“五个坚持”,即坚持以现代林业理念为引领,以提高林地生产力,提升林分质量,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为目标,积极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坚持以分类经营为基础,生态优先,兼顾效益,处理好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效益的关系,确保改造不出现乱砍滥伐,不出现林地流失,不造成环境破坏;坚持以特色求发展,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以发展经济林为重点进行改造;坚持以科技为支撑,统筹兼顾,确保改造的质量;坚持以政策法规为依据,规范化操作,充分运用市场化机制,调动林地林木所有者和经营者改造的积极性。

思路决定出路,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林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就从种树抓起。

种什么?中低产林改造规划先行,普洱市完成了全市的规划,明确改造的区域、规模和任务,将任务落实到年度、地块。通过规划,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和以桉树、思茅松为主的速生丰产林等特色产业。在2009年完成15.5万亩改造基础上,规划2010年至2014年完成400万亩的中低产林改造。在树种选择上,充分尊重林农的意愿,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根据森林资源状况、产业发展布局,侧重选择适生、比较效益好、相对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的树种,力争形成有特色、有优势、有竞争力的林产品产业集群。

怎么种?加强政府指导协调,研究出台了采伐管理、指标分配、林木流转、技术规程、加工企业建设、投融资体制配套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建立相对完善的服务体系。鼓励林业龙头企业参与中低产林改造,指导企业合理规划原料基地建设,承担改造任务,真正实施工业反哺农业。

一些先行先试的企业已经在中低产林改造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探索出一套成功的经验。

思茅区万掌山林场是个国有林场,近几年来,林场坚持因地制宜,通过管护、营造、抚育改造等办法相结合,对林区几千亩低产林分别采取小面积采伐清理后植树造林,收效良好。思茅区还积极引导林农实行联户经营、合作经营和规模经营,有的林业企业尝试和有林木林地的村、组合作,采取“林农以林地作价入股、投资者以现金入股”的方式共建“股份制林场”。现在思茅区林场面积已达60万亩,其中国有林场46万亩,民营林场14万亩。

云景林纸公司实行“林纸结合、以纸促林”的一体化经营模式,把原料林基地建设与中低产林相结合,严格按规范运作,做到了先规划,后砍伐,砍一亩,种一亩,活一亩。该公司还积极探索多种经营、改造模式,实施“公司+农户+基地”的营林方式,与林农联合种植桉树、思茅松,扩大公司原料基地。已经扶持农户(业主)在集体林、自留山、承包地种植思茅松9.7万亩,桉树24.6万亩。截至目前,云景林纸已累计造林89万亩,其中:思茅松56万亩、桉树33万亩。这些人工林不但保障了浆厂生产的原料需求,也为景谷林区带来更加浓郁的绿荫。

推荐阅读:

全力以赴致力建造精品工程绿博园郑州园开工

如皋市森林覆盖率、城区绿化覆盖率均超小康目标值

重庆:武隆县积极推行退耕还林多种经营模式

538万林农领证 60亿助推森林重庆[分页]

要“青山”也要“金山” 普洱市大力推进中低产林改造

深化林改 谋求兴林富民统一

2007年,普洱市全面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共涉及45万户农户190多万人、3033万亩集体林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大调动了林农的生产积极性。林改后,如何满足广大群众造林护林的强烈要求,如何以林生财,把分到户的林地变为农民的“绿色银行”,中低产林改造为广大林农带来了实惠。

思茅区南屏镇三棵桩村,一棵棵小树苗显得稚嫩又可爱。

这些小树现在是思茅区南屏镇三棵桩村民吴家富最珍惜的宝贝。年初的时候,听说有中低产林改造的优惠政策,老吴积极响应,把林改后分给自家的60亩山林拿出来加以改造。以前林地里都是不值钱的杂树,老吴先是有偿转让了林木,并要求采伐方全部种上优良的思茅松。小树成活后,通过林业部门的验收,老吴得到了改造的补助经费。转让林木和改造补助两项相加,吴家富增加了上万元的收入。谈到将来的收益,吴家富开心说,“林子成材后,产权和效益全是我自己的,今后只要把思茅松管好了,不但我们这一辈,就连子子孙孙都可以跟着沾光”。

只有把富民作为林产业发展的目的,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兴林的积极性;只有人民群众生活富裕了,才能为林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和精神动力。

通过中低产林改造,许多林农的“叶子”变成了“票子”。而金融部门的支持,又使更多的“票子”变成了“叶子”。金融部门积极支持林业企业和林农进行中低产林改造,特别是林权抵押贷款的发放,为造林者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目前,普洱市有4家银行机构开办了林权抵押业务,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6.9亿元。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老董寨一个姓董的村民承包经营荒山荒地2.7万亩,思茅茶城信用社为其办理林权抵押贷款350万元,种植茶地550亩、西南桦500亩、思茅松1.1万亩,现种植林木长势良好,树高已有3米。

为了鼓励林农改造中低产林,普洱市对商品材采伐管理和木材生产计划分配进行了改革,把采伐指标直接落实到林权所有者手中,使林权所有者能公平、公正地获得采伐指标。农民只要按程序申请,即可自主决定自己山林的林木采伐,并可将木材直接上市交易,减少了中间环节,从中增加收入。处置权和收益权的有效落实,真正实现了“谁种、谁有、谁受益”。

树木需“三分种七分管”,普洱市积极做好种植管理的技术服务、培训等工作,帮助林农提高种管水平,提高中低产林改造的质量和效益。思茅区南屏镇三棵桩村前几年就实施了中低产林改造1500亩,由于管护措施落实到位,树木长势很好。2009年,三棵桩村又实施了中低产林改造面积1595亩,项目主要涉及三棵桩村的三棵桩、秧田箐、韩家寨三个村民小组,在改造林地上村民们种植27万株思茅松。在2009年的中低产林改造中,三棵桩村统一技术标准,认真指导培训,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成活率;以造林主体管护为主,林业部门监管为辅的管护模式,加强日常管护,做到“种一片,活一片”。

兴林为了富民、富民才能兴林。普洱市规划的400万亩中低产林改造后,全市40多万户林农,户均可拥有近10亩的高产稳产商品林,真正成为山区群众的“绿色银行”。

这或许是来得稍迟的一阵春风,欣慰之余却倍感温暖,10年、20年后,普洱大地有“青山”,更会有“金山”。

推荐阅读:

全力以赴致力建造精品工程绿博园郑州园开工

如皋市森林覆盖率、城区绿化覆盖率均超小康目标值

重庆:武隆县积极推行退耕还林多种经营模式

538万林农领证 60亿助推森林重庆[分页]

要“青山”也要“金山” 普洱市大力推进中低产林改造

经验——把好“四关” 做到“三化”

中低产林改造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利益、整体生态安全和林产业的发展,在推进过程中普洱市中低产林改造注重把好“四关”,努力做到“三化”。

把好生态关。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既要发挥商品林的最大经济效益,使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源泉,又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商品林生产对生态的不利影响,最大程度地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中低产林改造成为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

把好规划关。制定中低产林改造规划过程中,统筹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全市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林地资源,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适地适树,集中力量培育壮大有突出优势的林业产业,逐步形成一批有特色、有优势、有竞争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作用明显的林产品产业群、产业带。统筹各类林业产业发展,加快构建产品结构合理、生产加工服务相配套、产业发展相协调、森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把好质量关。以提高林地效益这个核心,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改造,达到速生、高产、高效的目标。在规划设计、林地清理、良种选育、育苗造林、抚育管理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把关。项目实施结束后,及时组织验收,达不到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完善,确保质量和成效。

把好法规关。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规定,认真贯彻国家、省的各项方针政策,使中低产林改造在依法依规、规范管理中稳步推进。同时,从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方面来考虑问题、研究问题,大胆试,大胆闯。通过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加快推进中低产林改造,实现森林资源既得到有效保护,又得到合理开发。

努力做到“三化”。 普洱市推进中低产林改造,坚持改革创新,突出特色。充分运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用活林地流转的有关政策,创新理念,创新模式,促进全市中低产林改造顺利有序开展。研究出台了采伐管理、指标分配、产品流通、加工企业建设、技术规程、税费征收、投融资体制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努力做到“三化”:一是参与主体多元化。平等对待农户、民营大户和林业企业,只要符合改造条件,尽量纳入规划予以支持。二是资金筹措多元化。鼓励龙头企业、股份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林业大户、林业专业户等各种社会投资主体,积极参与中低产林改造。三是经营方式多样化。在明晰产权、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大户通过市场机制,采取承包、租赁、联营、反租倒包等多种方式,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有效组织起来进行改造。

声音

林业是普洱市第一大支柱产业,加快林业发展,关键是选准突破口,突破口在哪里,就在林地上,就是要挖掘林地潜力,提高林地效益。普洱有很好的林地资源,有很好的光热水土条件,而且森林是可持续利用资源,所以,林业也是普洱市潜力非常大的产业,它涉及到千家万户,能够让老百姓真正受益。林改以后,林地的使用权、林木的所有权都已到了千家万户,怎么样发挥它的效益,如何进一步增加它的产值,这是我们要帮助老百姓解决的问题。通过像种菜一样来种林,像种田一样种好林地,林地效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就增加了。我们只要抓住了林业这个牛鼻子,发展就有潜力,发展就有后劲。因此,要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思考、来谋划林业改革和发展,把中低产林改造作为破解森林经营难题、推进林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切入点,认认真真在林字上作文章,念好“山字经”,抓好林产业。

——原普洱市委书记高旭升

中低产林改造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现代林业建设、提高林地产出率、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工程;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惠民工程。搞好中低产林改造,要在树种选择、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认真研究,科学规划。树种上要从效益的最大化着手,除规划种植优势树种思茅松、西南桦外,适当考虑种植一部分经济林木。技术措施方面,要在中低产林的改造标准、改造模式上形成一套规范和制度。

——普洱市委常委、思茅区委书记张善强

中低产林改造要结合当地条件,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块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如:更新改造、抚育补植改造、复壮改造等方式。树木需“三分种七分管”, 因此,要把管护措施落实到位,合理的种植密度、适度施肥、适时抚育、防治病虫害等措施都是保证树木生长的关键。同时,要依靠科技来支撑中低产林改造,充分运用科技成果,提高中低产林改造科技含量。

——普洱市政协副主席、市林业局副局长陈建疆

前两年,政府把山林分到了各家各户,现在又给我们发补助、提供种苗、搞技术培训,帮助我们种树,改造中低产林,这是分山到户后的又一个好政策。改造自己家的荒山、林子少的山,可以得到100多元的补助,乡上还专门派技术人员来指导,我们村大部分人家都种了思茅松、茶叶。前几天,乡上的干部来看我家的山,他们说我种的是“绿色银行”,今后我们的主要经济收入就要靠树了。

——镇沅县振太乡文东村村民李家安

推荐阅读:

全力以赴致力建造精品工程绿博园郑州园开工

如皋市森林覆盖率、城区绿化覆盖率均超小康目标值

重庆:武隆县积极推行退耕还林多种经营模式

538万林农领证 60亿助推森林重庆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