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原生植物最丰富 上海辰山植物园将试开放

2010年04月08日 09:02人民网孙小静

中国园林网4月8日消息:记者今天从上海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获悉,占地207公顷、拥有较多珍稀植物的上海辰山植物园,经过3年多的建设,4月下旬将向社会试开放。

据了解,上海现有3万多公顷绿地和9万多公顷林地,但总体上自然生物资源比较缺乏,目前在绿地中常用的植物也仅有800多种。植物园是植物引种、驯化、研究、培育的很好的平台,建设上海辰山植物园可以不断丰富上海的植物多样性。

德国人设计一个“园”字

上海辰山植物园由上海市政府、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局合作共建,是融科研、科普、景观和休憩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其项目规划方案面向国际征集,经专家组评议,由德国瓦伦丁设计组合中标。

辰山植物园批准占地207公顷,基地内除71.4米的辰山外,地势较为平坦,并有河道、公路将基地分割零散。瓦伦丁设计组合的规划构思是解构中国文字中篆书的“园”字,富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园”字的外框设计成绿环,用于界定植物园的内外空间并使零散土地形成整体;三个部首代表植物园中的山、水和植物,体现了江南水乡的景观特质。

华东原生植物收集量第一

据专家介绍,辰山植物园是以华东原生植物的收集展示为主,长期目标是收集3万种植物,目前已收集了9000余种各具特色的植物种类,其华东原生植物的拥有量为全国第一。

辰山植物园自2005年开始向世界各地派出采集队伍,收集各种有经济、科学和园艺价值的植物。广泛收集木兰科、蔷薇属、樱属、苹果属、鸢尾属、水生植物、旱生植物、药草植物、经济植物、珍稀濒危植物等专科专属或专类植物以及温室植物,并按照科学的方式进行养护和记录。

其中,海岛特有植物的收集,是辰山植物园的一个特色。目前已成功收集的海岛特有植物有普陀樟、舟山新木姜子、普陀鹅耳栎、单叶蔓荆等,既有保护意义彰显的植物物种,又有观赏性强的野生种类。

普陀樟和舟山新木姜子为樟科常绿乔木,既为海岛特有植物,也是不为人所知的上海地区乡土植物,在中国仅分布于浙江舟山群岛、上海佘山岛和金山岛,对于东海岛屿植物区系的地理演化、区系地位和特有性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因为受分布地狭窄和岛屿居民活动的影响,该二种植物在野外生存状态堪忧。为了全面认识其野外资源状况,近年来辰山植物园对其主要分布岛屿进行调查,开展了居群迁地保护的研究,并在辰山北坡建立了基于遗传多样性的迁地保护地。该二种植物在保护地生长良好。其中,舟山新木姜子因为新叶背面密被有红棕色毛,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被当地人称为“佛光树”,在地方宗教界人士的推动下,该树种日益得到海岛居民的认可和保护。

普陀鹅耳枥是桦木科落叶乔木,为中国乃至华东植物区系的特有种。该种植物因为分布地受到人为活动和地质演变的强烈影响,加之种子自我繁育率极低,目前仅在浙江海岛——普陀山留下1棵野生植株。辰山植物园自2005年起开始对其人工繁殖进行技术攻关,成功获得40余株有性繁殖后代。对其进行大量后代繁殖,并回归引种至原生地,培育其自然种群,是辰山植物园今后对于该物种研究和保护的重点。[分页]

辰山植物园其它较为独特的树种有:何氏红豆树、羊角槭、连香树、夏蜡梅、南方红豆杉、金缕梅、银鹊树、金钱松、伯乐树、蓝果树、福建柏等。其中,羊角槭为孑遗树种,原产地天目山仅有7株,全世界不超过200株,辰山植物园有5株;金缕梅为金黄色冬花品种。何氏红豆树也是辰山植物园的一种特色植物,因种子红色而广被世人称为“红豆树”。其形体高大、树姿浑圆、四季常绿,成为辰山西湖北畔的一道风景线。

而凸显植物园基础底蕴的标本收集,也取得初步成果,到目前为止,已经收集蜡叶标本1万份。今后将随植物收集而不断增加。

26个专类园各具特色

专类园是全园的核心展示内容。根据世界植物园专类园的基本设置,结合辰山植物园的地理气候特点,布置有26个专类园(试开放期间初步建成23个,另温室将在2010年年底向游客开放)。在中心植物展示区,通过塑造适宜不同植物生长的独特生境,以及植物的收集、种植和造景,形成风格各异、季相分明、步移景异的丰富景观。其中矿坑花园、盲人植物园、水生植物园及岩石药物园等颇具特色。

辰山曾是开采建筑石材的场地,西侧采石场在山体开采完后,又向地下纵深挖掘,现留下采石场遗址的矿坑深潭。辰山植物园在建设中因地制宜,依据生态修复的原理,通过对现有深潭、坑体、地坪及山崖的改造,营建成地貌奇特、高山飞瀑、季相分明的矿坑花园。

矿坑花园由镜湖区、台地区、望花区和深潭区组成,花园设计将场地中的后工业元素、辰山文化与植物园的特性整合为一体。镜湖区倒映着辰山山体,恍若水天一色。台地区以铁锈钢板覆盖部分区域,配以错落有致的青石台阶,演绎出山与石的刚毅。望花区多栽种地被花卉,四季繁花似锦、色彩艳丽,仅在该区域栽植的植物就超过1500种。深潭区更是鬼斧神工,此处建有水帘飞悬、雾气弥漫的瀑布景观,其下为采石场遗址的矿坑深潭,游客可由嵌在崖壁上的入口构筑物,沿着曲折的山崖栈道往下走,亲临深潭水面,穿过由石梁开凿而成的“一线天”,并沿水面浮桥绕过潭中孤岛,进入贯通东面岩石药用植物园的山中隧道,沿途可欣赏到悬崖飞瀑、深潭幽碧的绝妙景观,寻觅到奇趣无穷、惊险刺激的独特体验。

而盲人植物园以视力障碍者为主要服务对象,形状如同一颗米粒,故以“一米阳光”为主题,弘扬和谐社会的人文关怀,突出资源共享、人文精神和人性化理念。针对盲人的触觉、听觉、嗅觉等需求,园区内相应种植无毒、无刺,具有明显的嗅觉特征、植株形态独特、色彩鲜艳亮丽的各类植物。园内合理设置中、英、盲文和语音系统,修建盲人道路方便盲人游客出入植物园,并设有适合盲人使用的扶杆、憩亭、厕所等无障碍设施。

节能环保与智能化并举

辰山植物园的设计还体现了循环生态的理念,力求构建一个较稳定的、低能耗的生态系统。地形处理因地制宜,依照原有地貌和肌理,构建湖面、水景,挖湖的土方用于堆积绿环,基本满足土方平衡;运用生态手段对被破坏的山体和污染的水体进行综合治理,技术节能可行;主体建筑镶嵌在外围绿环中,整体上节约用地,降低了能源消耗。

辰山植物园内展览温室、科研中心、南出入口(科普与管理中心)三大主体建筑,镶嵌在蜿蜒的绿环之中,与绿环的地形走势完美地融合为一体,降低了建筑物建造和使用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体现了植物园的绿色特质。展览温室由三个独立的温室及温室能源中心组成,总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为国内最大的展览温室群。三个温室利用可再生的能源,采用独立分区的智能环境控制系统,突出单个温室的环境条件,内部形成多种气候类型,种植来自世界各地的奇花异草。主入口综合建筑位于辰山植物园南边,将售票、科普、展览、行政管理、游客服务等多项功能巧妙地融为一体,节省了用地空间,突出综合服务功能。科研中心是以植物科技研究为主的多功能建筑,建筑体形依环状地形走势而生,建筑和地形的轮廓线互相交错在一起。

全园应用领先的太阳能、地源热泵、空调水蓄冷设施及雨水收集技术。其中太阳能的装机功率为:370kW/小时,地源热泵的规模为:地源热泵机组制冷容量1360kW。制热容量1460kw。在相同的用电量情况下,它能多产生50%的能量。空调冷源设置水蓄冷设施,利用晚间低价电时段进行蓄冷,白天用水池中的水为展览温室空调服务,达到移峰填谷的效果,节省运行费用。温室内雨水收集回用400吨,可供7天温室植物浇灌用量。运用新技术使得辰山植物园大大节约了运营成本。

同时,辰山植物园建立了一整套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体系。采用3D技术建立辰山植物园门户网站,采用虚拟技术,在网站上进行展示、示范、互动活动;建立有办公自动化系统、邮件系统、科研项目建设管理系统、数字化资产管理系统、音像资料管理系统办公信息体系;建立有定植图系统、活植物信息管理系统、标牌管理系统、采集信息数据库、植物引种数据库、植物基本信息数据库等植物信息系统植物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建成有电子门票管理系统、综合信息管理、人流量实时统计、园区一卡通、安保监控、设备自控、背景广播和应急响应系统等智能化管理体系。通过数字化植物园的建设,实现植物、标本、资产等基础数据、图形和图片的有机结合,实现日常工作管理数字化、网络化、规范化,植物生长过程数字化。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