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万“绿伞”为昆明遮骄阳 春城更加名副其实(图)

2010年05月17日 08:54昆明日报孙学敏 贾薇

350万“绿伞”为昆明遮骄阳 春城更加名副其实

白云路上的绿化树如一把把绿伞遮住炎炎烈日,市民在绿荫下漫步。王俊星/摄

中国园林网5月17日消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上任之际就提出,主城区每年栽树80万株,4年实现主城320万市民人均拥有一棵树的目标。大规模植绿曾经受到“种树大跃进”等种种质疑;然而两年过去了,昆明主城区新种的350万株树木如今已绿色葱茏、生机盎然,为市民撑开一把把绿色大伞,为行人遮挡夏日的骄阳,更成为净化春城空气的庞大“肺叶”,护佑着人们的健康幸福。

面对百年不遇的旱灾,春城的高温天气比往年早来20天,但傲旱生长的350万棵新树,和它们的“前辈”一道值守在昆明的大街小巷、路边沟畔和田头地角,撑起一把把如盖绿伞,为市民遮挡炎炎夏日的似火骄阳。

昆明素以“春城”享誉天下,但曾几何时,水泥建筑如雨后春笋,花草树木日渐减少,连续多年争创国家园林城市都未成功,还被人讥讽为“春城已经变成‘村城’”。

2007年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走马上任,他目睹了“村城”的现状,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深为昆明气候土壤水份条件得天独厚,而绿化美化与城市地位不相匹配焦虑,断然提出“见缝插绿、视觉补差,五五见绿、百米见绿”等绿化美化春城的新思路,要求主城区每年栽树80万株,4年实现主城320万市民人均拥有一棵树的目标。这醍醐灌顶的理念,让绝大多数市民倍受鼓舞、摩拳擦掌,同时也引来了“种树大跃进”、“树种在盲道上”、“开水浇树”、“草木书记”等等质疑、责难和谣言,然而市委、市政府不为责难所动,坚定不移地推进绿化美化工作,志建园林城市、宜居城市,誓为老百姓打造一个美丽的生态家园。两年过去了,昆明主城区新种树达350万株,年均植树170多万棵,提前两年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事实击碎了质疑和责难,宾客和市民们在大街小巷、家门口、公园里、滨湖地带,看到的绿化树、景观树、小游园、绿化小品均绿色葱茏、满眼皆春,无不盛赞春城发生了奇迹。

古语云:天道酬勤。可就在市区种下350万棵小叶榕、含笑、香樟等各种树木时,老天并没有被昆明人种草种树的干劲所感动,反而残酷地考验着春城。百年不遇的大旱威胁着350万棵新树木的生命,为了树木成活,全市城乡展开了一场抗旱攻坚战,绿化园林战线的人们对大块绿地采取中水浇灌,对行道树、背街小巷、老旧居民小区、滨湖地带,充分利用沟渠水、河道水浇育,部分县区乡村甚至用牛车、马车和人背马驮的方法浇灌,居民们还把洗菜水、洗手水攒起来浇到新树下,滋润着350万棵树木和大片花草成活,没有出现一例大面积死亡的情况。

眼下,走过“死亡危险期”的350万棵树木,逐渐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为市民撑开一把把绿色的大伞,为行人遮挡夏日的骄阳,更成为净化春城空气的庞大“肺叶”,护佑人们健康幸福。众多市民发自肺腑地感叹:都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可现在的昆明却是今人栽树今人乘凉!

人会睡觉,树不愿睡觉。在干旱中坚强发芽、长叶的350万棵树木已为春城送来绿荫。随着年轮的增长和数量的增加,昆明将是一个天然绿伞庇荫下的世界,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如画美景定会向我们走来,最终变成现实!

推荐阅读:

深圳:屋顶绿化推进缓慢 目前绿化率仅占1.05%

福建:莆田出“四绿”方案 3年要增公园绿地70公顷

长春:御花园三千株山杏绽笑脸

一周精编:上海世博会——建筑与植物相亲相爱(图)

(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