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22日消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四面环山,生活在城区的人们无论向哪个方向望去,都能看到天地相接处那一道道耸立的翠绿。受这翠绿的吸引,笔者连日来沿城郊一路探寻,顺着崎岖的林间小路走进环城山。“水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画中”的山水生态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市民心目中的环城山
牡丹江环城山围城耸立,初夏时节到处生机盎然。每日清晨,成千上万的市民登上北山最高峰俯瞰全市美景。
“我市的环城山,主要是指围绕市区,向市中心流水的第一流域,也就是人们在市区内肉眼可及的部分。”这是笔者藏羚羊从市环城山绿化管理站得到的关于环城山的定义。
据了解,牡丹江市的环城山属长白山系老爷岭的西北坡和张广才岭,围绕牡丹江盆地。市区环城山主要包括镇江村后山、北安林场场部后山、麻花沟后山、八达村后山、烈士塔后山、军马场后山等。环城山是市区与郊区的结合部,是该市森林城的主体和骨架,对平衡市区生态环境、净化市区空气极其重要。
从石头山到绿色山岭
结束了连日的阴雨天气,明媚的阳光洒向生机勃勃的大地。笔者藏羚羊乘车至市区西郊卡路村,然后徒步穿过密集的平房区和大片的耕地,来到卡路北山脚下。正在田里抢播的农民,望着远处已吐出新绿的山林,干劲十足地忙碌着。
沿崎岖的山路向上攀登,高大挺拔的樟子松在路旁成排而立,像是在遥望着远方的风景。在山的南坡上,一棵棵一人多高的落叶松已长出嫩绿的新叶,预示着美好季节的来临。走进山林,笔者发现这里的土质并不肥沃,浅浅的土层下是大大小小的石块。
一位村民告诉笔者,十几年前这里还是荒土坡,如今一片片人工栽植的树木已在这里顽强地扎下了根。靠山居住了大半辈子的王喜凤告诉笔者,山上种了树,打开门窗就是风景。有了这些树,鸟多了,野鸡和刺猬也都来了。
据了解,过去,牡丹江市环城山的植被破坏严重,岩石裸露,无土缺水,几乎都是光秃秃的石头山,造林条件极差,所以也就有了“石头山上不长草、荒山秃岭写苍凉”的说法。
为根治荒山,牡丹江市于1984年起大力开展环城山绿化,采取划片承包、义务植树的办法,以局、处级单位为对象,包资金、包栽植、包抚育、包管护。近年来,政府不断为环城山绿化增大投资额度,年平均植树绿化30万株以上。针对环城山沙石山、瘠薄的土壤条件,创新技术,应用容器苗及客土造林新技术,提高了成活率。
市民临山而居的惬意
数千年来,“居山之高、享绿之荫、临水而居”,是文人墨客的追求。而今,这已成为越来越多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随着几位兴致盎然的游客,笔者一路登上北山最高点。鸟瞰城郭,一渠碧水穿城而过,环城山峦林木吐翠如绿色屏障。
笔者与一位登临山顶的老人攀谈,想让他说说这些年来北山的变化。没想到老人操着外地口音,说自己是从山东来走亲戚的,不知道这山以前是什么样子,只觉得现在确实很美。
的确,放眼望去,樟子松、红松、落叶松、水曲柳、山杏等树木错落有致,空气中飘散着树木淡淡的清香。据北山公园工作人员介绍,北山作为环城山的一部分,目前基本上已经没有植被覆盖的空白点。
提起北山的变化,在山脚下住了50多年的王秀玉老人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她说,在她的印象中,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北山还是座分布着坟包的荒山,几乎没人愿意来。尤其是冬春季节,风沙直打脸,出门都得戴帽子、包围巾。但现在,眼前这座山就像自家的后花园,她每天都要上山转一转,住在这里就哪也不想去了。
绿色生态网越织越密
调查中,热衷环保事业的周振平主动为笔者当起了向导。多年来,他在调查牡丹江市存留古榆树及为古榆树建档案的过程中,也用照相机记录下了环城山从荒山到绿岭的变化。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总是让这位年逾六旬的退休教师欣喜不已。
在生态建设中,环城山绿化始终是牡丹江人关注的热点。多年来,该市拨专款并设专门机构管护,在市区周围悄然筑起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使市区近20年来未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截至2009年底,该市环城山造林绿化面积累计达到3980.66公顷,环城市林网长度150公里,是全省最大的义务植树基地。
该市森林资源丰厚,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2009年~2012年造林绿化总体规划》中,该市提出要全面建设好“四大生态林网”,其中就包括环城山生态林网。目前,环城山80%的绿化率已经让人们看到了一道越织越密的绿色生态网。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