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24日消息:站在芜湖市文化馆南侧桥头,向东望去,在株株香樟、垂柳、杜英、合欢、广玉兰的绿色掩映下,保兴垾俨然是一个美景如画的公园。
记者从芜湖市政管理处获悉,经过为期3年的改造,作为贯穿芜湖城区最长的一条排水明渠,随着绿色造景工程的全面结束,保兴垾正式告别昔日“龙须沟”的面貌。10公里长的“新保兴垾”,不仅惠及沿线30多万居民,而且对改善芜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起到重要作用。
41万立方米淤泥被清除
芜湖市政管理处主任许明进昨天向记者介绍,自2006年7月份开始,芜湖正式启动保兴垾改造。到去年6月底,保兴垾基础工程基本完工,一共从渠内清除41万立方米的淤泥,这些淤泥一层层堆上去,简直可以与赭山比高。
据了解,保兴垾的改造除了清淤外,还拓宽了河道,置换了过去那些狭小、陈旧的过街箱涵,同时对全线10公里的排水口进行截流,防止沿线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污水肆意排入保兴垾,以确保保兴垾水的清澈。
采访中,许主任还谈及一项趣闻:保兴垾原本没有鱼,但去年有一家施工企业开建楼盘,不小心将保兴垾旁边一方池塘堤坝挖破,使得池塘内万尾鱼儿游入保兴垾。“这也是为什么去年许多市民发现保兴垾内有鱼的原因。”许主任说,这要在以前,这些鱼一进入保兴垾,肯定会死掉。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保兴垾的水质得到了改变。
万株苗木打造绿色公园
作为排水明渠,保兴垾最主要的作用是排涝,以确保芜湖不发生城市内涝,其次才是造景,为市民提供休闲的好去处。保兴垾改造工程组组长刘芳女士称,在改造中,政府注重对保兴垾景观带的改造,包括路口、桥梁的造景和沿线绿色植物的种植等。截至目前,保兴垾沿线已经栽种了包括香樟、垂柳等在内的几十种植物。此外,绿地、驳岸、桥梁的建设与保兴垾整个风景相得益彰。
更为人性化的是,为方便市民经常前往保兴垾游玩,有关部门还专门建成大理石道路,每到树荫、桥梁之处,还有专门的休憩点。
常年补水不断改善水质
记者了解到,保兴垾是一条人工河渠,确保景观水位的主要方法就是常年进行定期补水。目前,市政部门已经在保兴垾沿线营盘山路口、银湖中路裕安小区门前、天门山东路和两站广场附近建立了四处补水站,其中营盘山路补水站是直接从青弋江抽来的活水。
活水不仅使得保兴垾的水质继续得到改观,同时为沿线两侧的苗木生长提供滋养。沿线大部分苗木是去年以来陆续栽种的,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如今已经茂盛起来。可以肯定的是,今年夏天,保兴垾绝对是市民度夏的好去处。
美丽风景仍需细心呵护
保兴垾的美景仍需全社会的细心呵护。记者昨天走访保兴垾沿线多处地方看到,乱扔垃圾、践踏草坪、毁坏苗木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在一些拆迁地段,甚至有搬迁居民将家具等垃圾,直接扔进保兴垾内。
有关方面呼吁,改造一新的保兴垾,不仅使得沿线30万居民受益,而且对提升整个芜湖的人居环境和形象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大家应该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细心呵护她。唯有大家都行动起来,保兴垾才能美丽永驻。
推荐阅读:
(来源:芜湖城乡建设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