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长江路,公路两旁绿树环绕。
中国园林网6月30日消息:森林覆盖率达到40%,城区绿化率达到35%,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按照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打造西部最优美的人居环境。
大搞荒山绿化,发展城市林地,营造良好生态,新增造林1200万亩。
新增城市绿地632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平方米。
主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11天以上。
着力解决如厕难、过街难、停车难问题。新增轨道交通营运里程120公里,完善换乘系统和公交线网,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市民出行便捷性。
8万平方公里山川,漫山遍野种树,广场、公园随处可栖,满城郁郁葱葱,处处阴凉,氧气充足……
这不是一幅虚幻的图景,24日、25日召开的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作出决定: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和城区绿化率,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
“林木多了可以制氧,可以降温,还可以净化空气。”参会的市林业局局长吴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按照全委会提出的目标,就是用两年半的时间将重庆建成“绿都”,加速推进对老百姓的“绿色民生”供给。
推荐阅读:
提高森林覆盖率目标再增2个百分点,要多种3亿株
与《重庆森林工程总体规划》相比,重庆植树造林的目标再次提高了。“以前说的,都是到2012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8%,这次全委会第一次提出了40%的新目标。”吴亚称。
在他看来,植树造林既是经济概念,也是民生概念,提高森林和绿地覆盖率,综合效益非常可观。全委会作出这个决定,就是要提升城市形象,使重庆真正从“大火炉”变为“大氧吧”。
市林业局副局长王声斌说,之所以提高两个百分点,与我市去年一年种了十年树,并显现出良好效果不无关系,“俗话说‘前人多栽树,后人好乘凉’,最直接受益者就是老百姓”,根据监测,随着森林覆盖率的提升,我市城市的负离子浓度已开始成倍上升。
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看似只有两个百分点,却相当于要多植树200余万亩,按照每亩100余株树计算,3年内,我市相当于在原来基础上多植树近3亿株。如果按照一公顷阔叶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000公斤,释放氧气750公斤计算,新增目标可吸收13000公斤二氧化碳,释放近10000公斤氧气。
建国家森林城市城区绿美相拥,城郊森林环抱
“截至今年4月,我市的森林工程已建成1119万亩,实现建设任务过半。”吴亚说,实施森林工程前,我市的森林覆盖率仅为32%,通过大搞荒山绿化,到去年这个数字已经提高到36%。
不过,对照国家森林城市标准,我市还有着一定的差距,主城区森林覆盖率相差数个百分点,水系及道路绿化率相差20个左右百分点。
吴亚说,按照全委会的决定,到2012年,我市新增造林1200亩后,将基本达到国家森林城市的标准,让森林拥抱城市,让城市走进森林,“去年,我市种下的树有578万亩,全委会的标准相当于是两倍。”
“未来重庆什么样呢?将形成城区绿美相拥、城郊森林环抱、城外绿色田园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吴亚称,下一步,在主城将重点打造两江四岸生态走廊,并在主城“四山”和各县城周围建设绿色森林屏障。
另外,围绕生态文化建设,我市还将重点建设100个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农家森林公园、200个纪念林基地,增强全民生态文化意识。
推荐阅读:
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解放碑南山温差不超2.5℃
今年5月刚捧回“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重庆,又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全委会提出,我市要用两年半时间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据市林业局介绍,“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来,重庆城市绿地率提高了13个百分点,绿化覆盖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达到了39.8%,人均绿地增加了6平方米,达到了人均11.8平方米。
但多了“生态”二字,层次更高内容更丰富了,不仅要求城市绿化上台阶,在环保、节能等领域还得有很多控制性指标。不仅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还增加了热岛效应等指标,如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温差不得超过2.5摄氏度。
“形象地说,就是解放碑中心的气温不超过南山2.5℃。”市园林局负责人说,目前全国第一批共有11个城市申报,但是还没有一个城市获批。按照全委会提出的目标,未来两年半内,我市将新增城市绿地6320万平方米。
绿地新增在哪里?我市将完成公园绿地建设项目162个,除了建起一批靓点社区公园,让市民走出家门步行5分钟就能有休闲的小公园外,还将新建71个城市公园。
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主城每年至少311天见蓝天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我国城市环境保护的最高荣誉,全委会吹响了冲锋号,我市将用两年半时间向这一最高荣誉冲刺。”市环保局局长曹光辉说,国家制定的创模考核指标体系包括5大类26项指标,目前,我市还有11项未达标,包括“空气质量”、“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等。
这决定了,我市创造环保模范城市还需下大力气。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要求一年的蓝天天数必须达到311天,但去年我市达到303天,已接近极限,还有8天的差距。为此,我市将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如强烈控制灰尘和汽车尾气等。
另外,目前主城区22条河流中,长江、嘉陵江等8条河流水质达标,但仍有多条河流水质很差。按照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要求,城市河流必须清澈。
“在治理河流时,将首先阻断污染源,建起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70%以上,这也是全委会提出的要求。”曹光辉说。
推荐阅读:
破解城市“三难”每年至少建50固定公厕
“过街难、如厕难、停车难,这‘三难’是我当前和今后重点主攻的‘硬骨头’,按照全委会提出目标着力解决,可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效率舒适度。”市市政委主任王元楷说,目前我市环卫部门直管的固定公厕数量共808座,加上移动式公厕也只有962座,与国家“每万人拥有4座”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
他说,为解决市民上厕所困难的问题,在今后两年内,主城区每年还将至少建设50座固定公厕,力争到2012年实现每万人4座公厕的目标。
另外,由于近年来机动车的增速,远高于停车楼场的建设增速,到2009年底,我市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猛增至47万辆,而在市停车办登记注册的停车位只有27.95万个,缺口高达19万个。对此,市市政委表示,将配合规划、国土房管等部门优化停车布局,今年新增停车位4万个。
“对于过街难问题,我们极为重视,新建设施数量也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市市政委负责人说,如人行过街天桥,2007年新建了10座,2008年新建了15座,2009年又新建25座,“今年的建设任务是15座,目前已有13座建设完成,年内还要建两座”。
轨道交通串主城三种模式换乘不超5分钟
“到2012年年底前,新增的120公里轨道线路,加上目前已投入运营的轻轨二号线,可以把主城九区串接起来。”市城乡建委主任程志毅称,届时,市民可以通过三种模式换乘享受无障碍出行,“而且时间都将不超过5分钟。”
他说,与二号线相比,新建的轨道车站配套将“升级”,布局更多便民设施。如公交车站将向轨道车站靠拢,力争距离出口不超过100米;部分车站配备3000平方米以上的停车场,方便一环以外的市民停放自驾车,然后转乘轨道交通到主城核心区。
模式之一,轨道与公交、飞机、火车、长途客车之间的换乘。如正在修建的渝北两路交通换乘中心,换乘大楼共有五层,地下两层,地上三层,从下而上分别是停车库、长途车售票候车厅、平街转换层、售票候车厅和站台。从而实现了“下轻轨坐长途、乘火车、上飞机的便捷”。
模式之二,轨道与轨道之间的换乘。如4条轨道线共有六个交叉点——较场口、大坪(一、二号线),牛角沱(二、三号线),两路口(一、三号线),红旗河沟(三、六号线),小什字(一、六号线)。这六个枢纽站,均是同站换乘。
此外,“停车+换乘”为主的轨道与机动车零距离换乘模式,也将首次在三号线延伸段(二塘—鱼洞)出现。程志毅称,如九公里车站,将在出入口设置7000多平方米的轨道停车场,可停放约100多辆小车,让下班回家的市民一下轻轨,即可取车。
推荐阅读:
幸福故事
四川造纸研究所退休职工李明先:
蓝天回来,又可拍好照片了
6月19日上午,彩云湖湿地公园,李明先手持折扇,摆了个仙女造型。
“咔嚓、咔嚓”,1米开外的女儿按下快门,忍不住做了个鬼脸,偷笑了起来。
“太臭美了吧,照了这么多年还这样。”一旁的丈夫也打趣道。
刚摆完造型,李明先兴奋地指着天空,“那不是白鹭吗!”急忙夺过女儿手中的相机,连按了十几次快门。
今年56岁的李明先,是四川造纸研究所退休职工,十几年前买了个品牌相机,但很多年没怎么使用了。“天上灰蒙蒙的,就算人再漂亮,照出来也没效果!”她见到记者时笑了笑。
李明先翻开以前的相集,找出十多年前在鹅岭公园留下的黑白相片,“你看那个时候,周围就是几棵树,现在可大不一样了,满眼翠绿,鲜花芬芳。”
随着城市造林增绿,李明先发现蓝天多了,于是又找出相机。现在每周末,她都会背着运动背包、带着相机,要么和亲朋要么一个人去爬山,是照母山、花卉园、鸿恩寺、江北嘴中央公园的常客。
“整个城市都像一座花园,能去的地方太多了!拍照水平也能尽情发挥了!”她说,以前一家人要“洗肺”,只有坐大巴去金佛山、缙云山等近郊,而现在推开窗户就见绿,身边可去的地方太多。
公运出租爱心“的哥”周明华:
城市变绿,客人直夸重庆好
27日下午1点过,公运出租车公司的明星驾驶员周明华熄了火,将车停在路边停车线内,径直走到一棵粗壮的黄葛树下,摊开一份报纸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周围弥漫着清新的青草香,还混合着栀子花的甜香味。
推荐阅读:
在炎炎夏日里,感到疲劳时,周明华就喜欢这样的休息方式——在路边茂密的树荫底下坐坐,或者打个盹,不用撑伞就感觉有习习凉风吹来。“你看报纸上不都说了,城市里增加的绿树让热岛效应都打了退堂鼓,走到哪儿都凉快多啦!”他笑了笑。
“陈庹路、大石路、金开大道……”掰起手指,周明华对城里的绿荫大道如数家珍。开出租车本是件辛苦事,前方就一条延伸的道路,免不了会产生视觉疲劳,但现在周明华每路过一条鲜花大道,就会精神振奋,觉得眼睛舒服,“一眼的绿色,就像给眼部做了按摩,如同行驶在森林里。”
周明华说,现在做“眼部按摩”的几率越来越多,就连以前还是垃圾成山、偏僻的小道,如今也改造成了鲜花簇拥的林间大道。
6月27日上午,他从机场又接了一位外地客人,对方上一次来重庆是在7年前,看到精致的绿化带、成片的大树,止不住赞美重庆变化大。周明华开着车,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暗自得意。
“家乡被别人夸,自己也感觉颜面有光啊!”周明华指着窗外掠过的绿色说,作为城市窗口的机场路绿化带的植物又多又茂密,“现在还正在改造,不久后肯定会更漂亮!”
专家连线
植树增绿是一条民生经济双赢路
“推进城乡绿化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优化生态环境,本身就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独特手段。”清华大学教授崔之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城市品质提升了,可以增强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也能最直接地让老百姓多吸氧,提高生存质量。
他认为,经济建设与民生建设,从全国来看都还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而在待发达地区则是一条腿短、一条腿更短,“重庆目前还处于待发达地区之列,能够以人为本、双腿并进极为不易。”
崔之元称,把植树增绿作为一项切实改善民生的具体工程,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又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假以时日,“宜居重庆”和“森林重庆”不只是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更重要的是改善和优化了生态环境、居住环境、投资环境,从而为重庆进一步扩大开放提供助推剂,为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大大加了分。
“这将会产生化合反应,创造发展红利。”他说,城市绿化是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集聚发展资源的重要途径,是经济社会均衡的内生因素,是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国内外大都市无不将绿化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反响
西南大学团委副书记孙楚航:从吉林到重庆学习工作很多年了,感觉到这座城市一天天在变化,政府要求的昔日渣场、拆迁片区新建时“留”绿,建设社区公园“增”绿,路口、交通转盘等空白点植树种草“扩”绿,公路、水系两旁“兴”绿等,都已经实实在在实现了。作为一大重要内容,全委会延伸“森林重庆”,对城市绿化提出新要求,我相信一定能够实现,那是老百姓的福气,每个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都会和我一样,有幸福感有归属感。
大渡口百花村63岁老人黄维:以前我们家住的地方都是老房子,夏天闷热得很,但再热都不敢出去,因为没有多少凉快的地方,空气还不好。有时候到茶馆吹空调,还嘈杂得很。政府种了树还在我们附近修了个思源公园,我们就没有再闷在屋里头了,天天带着孙子出去耍。现在政府又要多种树多修公园了,对我们老百姓来说安逸得很。
北青网副总经理刘峰:以前听说重庆是山城、雾都,以为这里路窄坡陡,天比较灰,上个月去过后,发现那里建设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整个城市都处于一个加速奔跑状态,绿色拉动民生和经济在重庆得到了很好的印证。重庆老百姓很幸福,不仅仅处处是可休憩的公园,整个街道绿化也给人以生活美感。全委会提出新目标,将把这座城市带向更高的层次。
推荐阅读:
(来源:重庆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