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市吴城乡万亩黄栀子(药材)种植基地
中国园林网7月1日消息:5月的江西省樟树市吴城乡,但见广袤的乡村沃野满目苍翠,大大小小的中药材基地点缀在山水之间,整齐连片的各色药材郁郁葱葱;药农们在绿色的海洋之中,或施肥,或整地,汇成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从2001年开始,吴城乡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大面积种植各类中药材。目前,该乡已吸引了40多位外地客商和本地能人投资中药材种植业,引进药业发展资金3000万元,兴建中药材基地38个,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2.4万亩。
这是樟树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作为江西省首批退耕还林试点市,樟树市在工程建设的10年里,突出产业发展特色,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和特色产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特色产业快速崛起
樟树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历史机遇,壮大发展了中药材、优质油茶等特色产业。
——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樟树素称南国药都,享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美誉。全市有樟树医药集团、仁和药业等大中型制药企业10余家,省级医药园1个,拥有江西省唯一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年吞吐中药材500万公斤。2001年以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不到7万亩,与“药都”的声誉极不相称,远远不能满足全市制药企业和中药材市场的需要。
为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樟树市依托国家退耕还林工程,把中药材产业作为新的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植,制定了“种药材、兴药市、建药厂、办药校、添药景”五大战略,群众发展中药材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中药材基地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由退耕还林实施前的7万余亩发展到目前的18万亩。
樟树市退耕还林中药材产业建设中涌现两大亮点:一是集中连片多,基地建设高品质、高标准。建成了以道地药材“三子一壳”为主体的百亩以上连片基地81个、千亩以上基地24个、种苗基地6个。2009年,中药材产量达2.4万吨,成为江西道地药材主产区。二是大户承包多。樟树市积极鼓励、大力扶持经营大户的发展,涌现了一批中药材种植承包大户。吴城乡敖茶如承包种植的中药材基地面积达3000亩,临江镇谢以群承包种植的药材面积超过2600亩。通过聚合各种生产要素,完善并延伸药业产业链条,全市初步形成了 “种药富民—制药升值—以药兴市”的发展模式,实现了药地、药企、药市齐头并进,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目标。2008年,医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9亿元。
——优质油茶发展如火如荼。樟树市群众有种植油茶的传统和经验。但长期以来,由于油茶品种不佳,管理粗放,油茶产量长期处于低水平。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为引导群众发展优质油茶,樟树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规定对符合退耕还林政策的油茶种植面积优先列入退耕还林计划,享受国家退耕还林钱粮补助;新增退耕还林面积重点发展优质油茶;市政府建立优质油茶发展基金,每亩每年补助200元,连续补助3年。
观上镇陈家村委农民陈小金先后承包种植了1260亩优质油茶,其中600余亩油茶已挂果投产,平均亩产油茶32公斤。有人给他算了一笔账,按目前市场价36元/公斤计算,陈小金每年可收入70万元以上。在陈小金的示范带动下,观上镇优质油茶每年以千亩以上的速度迅速发展。通过典型示范,能人带动,全市优质油茶种植已由观上镇、刘公庙镇等少数几个重点乡(镇)逐步向全市发展,呈现了由点到面、由个体到群体、由被动种植到主动投入的可喜局面。目前,全市发展优质油茶面积达4.3万余亩,其中已投产面积达1.7万亩,高产油茶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推荐阅读:
政策措施形成推力
为充分调动群众发展中药材、优质油茶的积极性,樟树市依托退耕还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市政府对经批准建立的中药材、油茶种苗基地5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从专项生产扶助资金中按每亩50元给予一次性补助;对种植户自行采购种苗的,待检查验收后,也按退耕还林政策给予种植户每亩50元的苗木补助。
——加大技术支撑力度。樟树市传统药材品种如枳壳、黄栀子、吴茱萸等闻名全国,其中“商州枳壳”在明代已编入《本草纲目》,现仍以“清江枳壳”列入90版国家药典。樟树市在中药材优良品种的选择上,优先发展黄栀子、枳壳、吴茱萸等中药材品种。在油茶品种选择上,积极推广产量高、含油率高、抗逆性强的长油系列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苗。为加强科技服务,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市、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市职能部门每年开展多期有关中药材、优质油茶种植、加工、储运、营销等各种培训;乡、村成立技术服务组,组织科技人员深入药材、油茶生产基地,传授育种、栽培、抚育、管理等方面技术。对集中连片种植的中药材和优质油茶,积极落实完善的栽培技术措施和经营管理制度,并建立技术档案。
——加大机制创新力度。完善林权林地流转机制,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中药材、油茶林和宜林山地通过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向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生产经营者流转,大力培植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中药材、油茶种植大户,使土地向大户集中,向能人转移,向企业聚集,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为形成“自我保护、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有效运行机制,通过项目、技术和信息倾斜的办法,引导和支持群众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成立中药材、油茶产业协会,并开展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咨询及产品营销等服务项目。 2008年7月,樟树市成立了江西省首个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樟树市三皇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发挥专业合作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实现了医药企业与药农的共赢。
工程促进全面发展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带动了樟树市林业的全面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生态质量更优。樟树市以中药材、油茶等树种为主体的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仅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有效增加了森林资源总量。全市森林覆盖率由实施退耕还林前的21.7%增加到现在29.3%,增加近8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由退耕还林前的78.6万立方米增加到118.3万立方米。 “中药材之乡”吴城乡以前由于地势较陡,一下雨便受到泥石流的威胁,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如今处处是郁郁葱葱的药材林,昔日的侵蚀土地得到了根本治理,山体滑坡、大涝、大旱现象明显减少,。
——农民腰包更鼓。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樟树市建成了以科技部认定的“三子一壳”(黄栀子、吴茱萸、车前子,枳壳)为主体的中药材面积18万亩,每年有80%的药材被当地药企消化,其他的则全部通过中药材流通企业或经销商销往全国各地,全市药农每年从中增收2000多万元。
——思想观念转变。中药材、优质油茶的大面积种植,不仅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改变了农民传统耕种习惯,促进了农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而且随着工程的推进,生态、经济效益的显现,触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有效增强了广大群众的生态意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