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园展示以虫治虫 5000万只小蜂消灭毛毛虫

2010年07月15日 11:18东方早报陶宁宁

中国园林网7月15日消息:以虫治虫、以菌治虫……这些奇妙新颖的方法正成为世博园虫害的克星。

园林的植物遇到了虫害怎么办?或许,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喷洒杀虫剂。但单纯喷洒杀虫剂其实并不是一种高效、环保的灭虫方法。喷洒的杀虫剂只有30%能够留存在树叶上,其余的70%都进了空气和土壤中,如果使用了有毒的化学杀虫剂,无疑是一种伤害不小的污染。

那么,有没有更加清洁有效地控制虫害办法呢?在上海世博会的园区中,就能找到答案。园区对于有毒的化学杀虫剂采取了严格的控制,而各种生物防治虫害的技术则成为了园区绿化防虫害的最主要方法。

不会影响游客观博

世博公园拥有着约500种绿色植物,是上海城区绿地植物中品种最为丰富的公园。然而,夏季的到来却也给茁壮生长的植物带来了不小的隐患,因为虫害的高发季也逐渐接近了。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会看到,一些植物的叶片上多出了大大小小的洞,有的叶片更是显得残破不全,这些都是毛毛虫们的“杰作”。每年的7月、8月、9月是毛毛虫患的高发季,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对植物产生很大的危害。过去,控制毛毛虫的方法往往就是在树叶上喷洒药水,但在世博园中,却有着更为环保科学的方法。

昨天,世博局绿地公园片区部的工作人员在园区投放了周氏啮小蜂共有1500万只,这是今年园区首次投放周氏啮小蜂。这些小蜂会将自己的虫卵产殖在毛毛虫的体内,在毛毛虫“长大”之前就吃掉它,从而抑制毛毛虫的数量。

在整个世博会期间,工作人员们会视具体情况将周氏啮小蜂分批投放入园中,预计总共需要投放5000万只。

值得一提的是,周氏啮小蜂并不会对前来观博的游客造成丝毫影响。“因为它们的目标很单一,就是毛毛虫,不会影响到植物或者游客。”世博局绿地公园片区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夏希纳说。

成本低于杀虫剂

在世博园区内,生物防治虫害的各项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展示,但在国内,这种环保的防虫害方式的运用却并不广泛。夏希纳透露,这其中的最大原因是许多人已经习惯了一遇虫害就打药的治虫模式。

“从短期来看,化学药水花费不多,还可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但事实上,这却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化学药水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并不是一种长效的控制虫患手段。”夏希纳说,生物防治虫害的方法则是一种长效的治理手段,可以形成一种天然的生物链,调整害虫与天敌的比例,达到生态平衡。而从长期投入上来看,运用生物防虫害方式所需要的成本其实要低于使用化学杀虫剂。

推荐阅读:

大同:云冈石窟环境整治收尾 42万平花木飘香景美

上海:植物园再现奇景 白玉兰盛夏“花开二度”

高温多雨后排水不及时 花儿也染“黄梅病”

花博园:生态环保和园林艺术的有机结合

[分页]

夏希纳介绍,在一些欧洲国家,生物防治虫害的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推广。例如在德国,即使在街上普通的花木店也有出售害虫的天敌昆虫卵卡,而普通人则会将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家的花园中。但在中国,这种新式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宣传普及,一改人们使用低价化学杀虫剂的老观念。“从去年8月绿地公园片区部成立以来,就坚持开展以生物防治虫害的治理方式,并希望凭借上海世博会这个窗口,推广这一环保的防虫害理念。”夏希纳表示,目前世博园区三个公园的51公顷绿地都运用了以生物防治虫害为主的治理方式,这在全国园林中尚属首次。

除了世博园区中,生物防治虫害的理念在上海的各区县的各大绿地中也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夏希纳告诉记者,现在,沪上有越来越多的绿地已经开始运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等各种生物防治虫害方式。

诱捕器发虚假信息误导雄夜蛾

世博园展示以虫治虫 5000万只小蜂消灭毛毛虫

世博园中用夜蛾诱捕器控制夜蛾数量。

斜纹夜蛾是一种对草坪存在巨大危害的昆虫,它们在夜间出没,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成灾的夜蛾一夜之间就能把大片草坪啃食干净。斜纹夜蛾在上海的危害期一般在每年的7月至11月,8月9月时达到虫患高峰期。为了抵御世博园区中的夜蛾,园区采取了一种名为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的防虫害方式。

细心的游客可能会发现,园区的一些树干上装着一个个瓶状的装置,这就是世博园区中用到的夜蛾诱捕器。在诱捕器中,装着一根长度8厘米左右,直径约1毫米的红色诱捕芯。可别小看这根“小红线”,它能向雄性夜蛾散发出一种虚假的雌性夜蛾性信息,使雄性夜蛾以为前方有着雌性夜蛾,飞入诱捕器的小孔中试图与之交配。

雄性夜蛾不知道,飞入诱捕器就再也无法飞出了,它们最终会掉入诱捕器底部装的水中淹死。诱捕器不仅捕住了雄性夜蛾,更使得夜蛾无法正常交配,因而有效地控制了夜蛾的数量,使其不会引起虫患。

目前,性信息素的防虫害方式已经在世博园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后滩公园,夜蛾诱捕器已经有了一夜捕捉20多只夜蛾的记录。而在8月夜蛾高发期,一只诱捕器预计可以一夜捕捉200多只夜蛾。

推荐阅读:

大同:云冈石窟环境整治收尾 42万平花木飘香景美

上海:植物园再现奇景 白玉兰盛夏“花开二度”

高温多雨后排水不及时 花儿也染“黄梅病”

花博园:生态环保和园林艺术的有机结合

[分页]

花绒寄甲“克”天牛

世博园展示以虫治虫 5000万只小蜂消灭毛毛虫

残害柳树的天牛。 

毛毛虫的天敌是周氏啮小蜂,而残害柳树的天牛也有着它们的天敌——花绒寄甲。与周氏啮小蜂的“工作原理”相似,花绒寄甲幼虫也是寄生在天牛幼虫的体内,在天牛变成成虫之前就消灭它。在今年的2月、4月和6月,园区内先后投放了10000只成虫和73万粒虫卵,以有效地控制住天牛的数量。

周氏啮小蜂寄生吃掉毛毛虫

世博园展示以虫治虫 5000万只小蜂消灭毛毛虫

世博园展示以虫治虫 5000万只小蜂消灭毛毛虫

寄生在蚕蛹中的周氏啮小蜂破茧而出后开始寻找毛毛虫。

昨天上午,世博局绿地公园片区部的工作人员们正在小心翼翼地用铁丝穿着一个个白色的“蛋”,这些白色的“蛋”其实是一个个蚕茧,而蚕蛹中则孕育着毛毛虫的天敌昆虫——周氏啮小蜂。

周氏啮小蜂的个头不大,确切地说它们甚至比一粒芝麻还小。但是,这些身量小小的昆虫却有着“森林小卫士”的美名。在世博局绿地公园片区部植保技术人员的培育之下,周氏啮小蜂“住”进了肥硕的蚕蛹体内,而蛋白质含量丰富的蚕蛹则成为了周氏啮小蜂幼虫们的美餐,它们就寄生在蚕蛹中,通过吸取蚕蛹的营养茁壮成长着。

“培育这些蚕蛹中的周氏啮小蜂必须将温度始终控制在25℃左右,大约在20至25天之后,蚕蛹体内的周氏啮小蜂就基本发育成熟了。” 前来送天敌进园的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的技术人员解释,这时就可以把装着蚕蛹的蚕茧穿在一起,挂在树上,等待周氏啮小蜂们“破茧而出”。

每个蚕茧中都“住”着8000至1.2万只周氏啮小蜂,当它们吃完了蚕蛹之后,就会从蚕茧中飞出,并为它们的后代寻找新的寄生体——毛毛虫。周氏啮小蜂会将自己的虫卵产殖在毛毛虫的体内,在毛毛虫“长大”之前就吃掉它,从而抑制毛毛虫的数量。

玉米植入细菌治虫患

与以虫治虫方式相类似的还有以菌治虫的防治虫害方法。以菌治虫的方法在后滩公园中被广泛地运用。“后滩有大片的玉米地,我们把一种含有苏云金杆(细菌)的制剂插入有虫患的玉米“喇叭”口中,害虫就会因此感染生病,最终死亡。” 夏希纳介绍,这种投放入玉米地中的制剂目标也非常单一,它只对一种害虫起作用,除此之外,既不会危害到人体,也不会对水或土壤造成影响。

推荐阅读:

大同:云冈石窟环境整治收尾 42万平花木飘香景美

上海:植物园再现奇景 白玉兰盛夏“花开二度”

高温多雨后排水不及时 花儿也染“黄梅病”

花博园:生态环保和园林艺术的有机结合

(来源: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