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学家培育多彩水稻“勾画”世博会徽,一展中国水稻文化。
中国园林网7月26日消息:绿水稻作底色,黄水稻勾轮廓,紫色水稻填笔画,一个硕大的“世”字形世博会标,铺展在浦江镇光继村一亩三分地上,长约27米,宽有20多米。走过田埂,只见绿得青翠,黄得明亮,紫色深邃,充满生命活力。这是由上海市农科院朴钟泽科研团队和上海创博现代自然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一起精心构思的农田世博“贺礼”。
青青稻田披上“花衣”
在水稻专家眼里,水稻不仅是粮食作物,还可以身兼数职——稻田可防洪除涝,回灌地下水、净化水质,甚至美化城市。为此,研究人员一直不断发掘水稻独特的观赏性。十多年前,朴钟泽博士开始发掘和收集水稻叶色变异基因,培育绚丽的“花卉水稻”。这些突变基因往往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和降解,改变叶绿素含量,从而改变水稻叶色。再通过杂交和反复回交、花药培养和冬季海南异地加代等育种技术,帮水稻“脱绿”换装。
最终,一株株墨紫、金黄、白条文的奇异水稻走出实验室,或摆字,或拼图,或搭建“花圃”,青青稻田披上了一件又一件“花衣裳”。
水稻文化园现雏形
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水稻平均单产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倍,世界上第一株杂交水稻诞生在中国,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率先独立完成第一张水稻基因组精细图,同时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张农作物的基因图……
谈起中国水稻,一串串令人骄傲的“世界之最”不胜枚举。于是,世博会中国馆隆重邀请“绿色超级稻家族”参展。而上海水稻专家们不仅悉心培育、照料中国馆里的“橱窗水稻”,更独具匠心地栽培水稻“世博会标”,并逐步打造沪郊百余亩水稻文化园,将“天下稻米”尽收眼底,让更多人了解不同凡响的“中国稻”。
目前,属国内首创的上海水稻文化园已初具雏形。水稻“世博印”的南边种有袁隆平的超高产水稻品种,西边是上海培育的优质高产粳稻,东边有产红米的“沪红1号”和结“绿米”的“沪绿1号”,以及美容稻、减肥稻、降糖稻等一批品质新奇,功能各异的特种水稻,以期集中展示中国水稻发展的“高、精、尖”。沪郊百亩水稻文化园的集中建设将于今年十月启动,明年有望正式开园。
推荐阅读: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