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死寂“灰岸” 十里江岸缘何不现芦苇荡

2010年07月27日 14:32中国绿色时报陈鸣跃

中国园林网7月27日消息:从燕子矶到上元门,南京市十里幕燕滨江风光带固岸护坡工程已完工。完工之后,江岸边成片的芦苇和杂树杂草将一扫而光,而且从此不能再生长。河道硬化建设破坏城市生态再添一例。

死寂“灰岸”不值得提倡

河流是有生命的。河流的水岸是水生生态系统与陆生生态系统相互交织的水陆过渡地带,是河流生态系统中最丰富、最活跃、最重要的一部分。江岸硬化使充满生机的“绿岸”变成了死寂一片的“灰岸”。

对河流盲目地进行硬质护坡,且不说造成资金的巨大浪费,单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就不值得提倡。

其一,硬质护坡割断水陆生态系统。河岸连接着水体与陆地,用水泥、石块进行硬质护坡,割裂了水体和陆地的联系,水陆之间的过渡带被阻断,生态功能被破坏。

水岸生态系统的割断所带来的生态破坏后果,甚至比水体污染还要严重得多。许多两栖动物都在岸边泥土中产卵,这些动物爬不上江岸,或当它们爬上江岸却找不到可以产卵的泥土,如何繁衍后代?如何延续种群?

为什么现在江鲜比过去少很多甚至许多品种绝迹呢?原因是过去扬子江浅水里满世界都是芦苇,现在水岸硬化几乎没有芦苇。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会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影响,是一时难以估量的。

其二,硬质护坡破坏水体自净能力。过去乡村河道水质较好的原因之一,就是岸边和水体中动植物丰富,水体自净能力强。但在以水泥石料修葺过的河道中,具有净水功能的水生生物生长非常困难,不利于水中生态平衡的建立。

长此以往,河水将失去自净能力,水质趋于恶化。同时,没有天然植物作为屏障,还会使岸边的垃圾轻易入水,造成污染。特别是高温季节来临时,容易使传染病菌孳生。

其三,硬质护坡影响江水渗透补充地下水。日本、德国、美国、英国、荷兰等在河道治理中,首选自然的杂草和泥土,摒弃硬质护坡,石块、水泥基本退出河道治理工程,以使河岸少一些水泥和石块,多一些自然的杂草和泥土,为河岸留有充分的“呼吸”空间,让河流永远保持生机和活力。

硬质护坡费力不讨好

前些年,北京也开始拆除曾引以为豪的“水泥河”、“石头沟”,恢复植物茂盛的泥土河道。再看南京,还在到处大建“水泥河”、“石头沟”。为什么?

据报道,幕燕滨江风光带硬质护坡工程耗资过亿。这是如何通过环评的?《防洪法》规定:“护堤护岸林木,不得随意砍伐”。国家有关部委早就三令五申,在城市渠系、水体整治中不得随意对自然水体进行硬质护坡和“防渗处理”,要严格保护城市内的天然湿地、河道等生态系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持原生态状况。

南京曾通过规范性文件将长江幕燕段划为生态敏感岸线、集中饮用水源地、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敏感区域。南京的有关规范性文件还规定:要保护生态敏感岸线,保护和恢复沿江湿地自然生态,维护区域物种多样性,建设水源与生态保护岸线。幕燕滨江风光带硬质护坡工程似乎与此相悖。

河道硬质护坡改造,在某些特殊地质地段条也许有必要,但不问具体情况一律硬化、大规模硬化,则似乎过于简单了一些。毕竟,城市河道水系绿化、改造等,其宗旨是为了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这种大规模硬化其实是费力不讨好的事。

绿色江岸才算生态良好

恢复滨江芦苇湿地少花钱办好事,搞硬质护坡则与此相反。

众所周知,芦苇生长快,再生能力强,是植株比较高大的水生植物,能很快在浅水河滩繁殖成茂密、连绵成片的芦苇林,形成植被缓冲带,起到天然的护岸护坡作用。芦苇林还具有强大的抗逆性与吸污能力,能在污水的包围中生机盎然,并使污染的水质得到改善和净化。

无论从生态、防洪还是从景观等各个角度来看,岸边芦苇都必须得到保护。耗资过亿打造的十里幕燕滨江风光带,将千万年中原本存在的长江芦苇湿地形成的基本条件彻底破坏了,令人惋惜。滨江幕燕段江坡平缓,种植芦苇即可防止坡岸坍塌,实无必要硬化。

推荐阅读:

榔榆米径5-40公分苗木报价信息——2010年7月份

垂榆米径2-13公分苗木报价信息——2010年7月份

蚊母高度15-150公分苗木报价信息——2010年7月份

灯台树米径3-10公分苗木报价信息——2010年7月份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