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30日消息:今年是我国林产业的多灾之年。
先是西南持续干旱把受灾地区经济林“一巴掌打回原形”;入夏以来,又是接连暴雨洪水来袭,尤其是长江流域黄色预警不断,林业受灾损失令人揪心。
仅以福建为例,截至上月底,林业系统直接经济损失达22.16亿元,其中林木受灾57.78万亩,损失5.64亿元;苗木受损5016亩,损失1.1亿元;花卉受损4.77万亩,损失3.99亿元。林业加工企业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及生产设备受灾,损失3.38亿元。这一连串统计数字已经令人触目惊心,林业上下游产业一脉相连,此次灾害势必波及下游产业,后续损失无法估量。
气象专家将此次洪灾归咎于全球变暖、厄尔尼诺和城市“雨岛效应”。相关部门纷纷出台减灾措施,力争将受灾程度降至最低,仍不免受到各方拷问:既知“屋漏偏逢连夜雨”,为何不未雨绸缪、防灾于未然?水土流失是我国洪涝频发的元凶,它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引发泥石流、滑坡和塌方。“啃老”多年的水利建设,造成漫坝溃堤。我国主动减灾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林业保险业务和理赔规则缺失。
近几年,我国退耕还林成绩有目共睹,但部分地区为追求经济效益,将山坡天然林改栽为用材林和果树林,而前者涵养水源的能力是人工林无法相比的,削弱了对暴雨的截滞力度,普通暴雨就能造成洪涝灾害。洪水来袭时,林农只有哀叹“辛辛苦苦好多年,一下还给老天爷。”
1998年的特大洪水灾害,是我国林业转型发展的契机。今年各地洪水频现,值得人们对林业产业持续发展多做深思。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